[发明专利]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学检测法和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0102.9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0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宪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滋吾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00 | 分类号: | C07K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肺炎 支原体 免疫学 检测 试剂盒 | ||
[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便、迅速且高灵敏度地检测作为支原体肺炎的原因菌的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抗体、进而包含前述抗体的免疫学检测法和试剂盒。[解决手段]制作识别肺炎支原体的P30蛋白的特定的表位的抗体,使用前述抗体进行免疫学检测,从而与现有法相比可以迅速且特异性地诊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根据本发明,无需特殊的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在医院等中可以简便且迅速地检测肺炎支原体和诊断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的P30蛋白的抗体和使用其的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学检测法和试剂盒。
背景技术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与衣原体肺炎一起占非典型肺炎的30~40%,在城市肺炎中占有高的比例。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婴儿、幼儿、青年期。潜伏期间为2~3周,病原体的气道粘膜的排出在初发症状发现前2~8天可见,在临床症状发现时达到高峰高的水平持续约1周后,持续排出4~6周以上。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全身倦怠、头痛、其他感冒样症状。以超过38℃的高热、强的干性咳嗽等为特征,咳嗽在解热后也长期持续3~4周。然而,在胸部X射线检查中典型的是毛玻璃样的淡阴影而不是支原体肺炎中特征检查所见。
支原体的感染方式为来自感染患者的飞沫感染和接触感染,肺炎支原体以经气道的方式侵入,吸附于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而感染。
支原体感染症被指定为基于感染症法的申报感染症(5类感染症),指定医疗机构有迅速地申报患者数的义务。
肺炎支原体是能够自我增殖的最小的微生物,与其他细菌不同而不具有细胞壁。因此,作为具有细胞壁合成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的β内酰胺系抗菌药和头孢烷系抗菌药是无效的,治疗时给予大环内酯系抗菌药、四环素系抗菌药和喹诺酮系抗菌药。由此,理想的是,病原体的特定在确定治疗方针的基础上也迅速地进行。
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定诊断使用了分离培养法和血清学检查。
分离培养中需要用于检测支原体的专用培养基(PPLO培养基)。另外,与其他细菌相比,增殖较慢,即使增殖快,直至判定为止也花费一周左右,因此,利用分离培养法,在临床现场中,处于难以迅速地特定病原体的情况。
另外,支原体对温度敏感,含有支原体的样品与含有一般的细菌的样品不同,无法以冷藏状态保管。因此在样品保管或者输送中,样品中所含的支原体灭绝或者减少,有时通过分离培养法也无法进行检测。
作为血清学检查,可以举出:特异性地检测IgG抗体、IgM抗体的冷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法)、间接红血细胞聚集反应(IndirectHemaggulutination test:IHA法)、颗粒聚集法(Particle Aggulutination:PA法)、酶免疫测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IA法)等。
进而,作为简易检查,利用EIA法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的免疫色谱试剂盒(IMMUNOGUIDE支原体抗体(TFB制))已经被市售,在临床现场中使用。
血清学检查中,检测的样品中的IgM抗体在感染初期上升,但有抗体产生应答低时、根据测定时期而判定为假阴性的情况。进而,IgM抗体从血中消失为止耗费时间,因此,血清学检查的结果有难以准确地示出目前感染情况的方面。
因此,基于血清学检查的确定诊断不得不使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成对血清进行定量检查,成为事后诊断的情况多。
另外,也使用了检测肺炎支原体的DNA的核酸检测法。然而,从核酸检测法的核酸扩增的操作复杂、且需要特殊设备、测定需要几小时等方面出发,不是一般使用的检查。
为了更迅速且简便地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开发了针对肺炎支原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报道了鉴别支原体感染的有无的检测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滋吾堂有限公司,未经滋吾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01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