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净化用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0763.1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9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北村一郎;成田庆一;野村泰隆;尾上亮太;森下雄太;栗山纯实;关根洋;井上亮人;落合大辅;泽田淳;三好直人;竹内雅彦;佐藤明美;田中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科特拉;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35/04 | 分类号: | B01J35/04;B01D53/94;B01J23/63;B01J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谢弘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净化 催化剂 | ||
本发明提供兼顾压力损失的降低和净化性能的提高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根据本发明,提供包括壁流型的基材、第一催化剂层(261)和第二催化剂层(262)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10)。第一催化剂层(261)在分隔壁(26)的内部,以与入侧小室(24)相接的方式,从排气流入侧的端部(24a)向延伸方向去以小于Lw的长度L1设置。第二催化剂层(262)在分隔壁(26)的内部,以与出侧小室(25)相接的方式,从排气流出侧的端部(25a)向延伸方向去以小于Lw的长度L2设置。在分隔壁(26)的内部且与入侧小室(24)相接的区域,在接近于排气流出侧的端部(25a)的位置具有基材露出部(26N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内燃机的排气系统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详细而言,涉及壁流型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
此外,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2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8796号的优先权,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照引入。
背景技术
在从汽车发动机等的内燃机排出的排气中含有颗粒状物质(ParticulateMatter;PM)、烃(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等的有害成分。一直以来,为了高效地将这些排气成分除去,利用了包括含有载体和载持于该载体的催化剂金属的催化剂层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
例如壁流型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具有壁流型的基材和催化剂层。壁流型的基材具有:排气流入侧的端部开口的入侧小室、排气流出侧的端部开口的出侧小室和将两小室分隔的多孔质的分隔壁(肋壁)。催化剂层配置于上述分隔壁。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从排气流入侧的端部流入入侧小室内,通过多孔质的分隔壁的细孔,从出侧小室的排气流出侧的端部流出。其间排气与催化剂层(催化剂金属)接触,由此,上述排气成分被净化(无害化)。
作为与其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7。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二层结构的催化剂层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在分隔壁的内部整体具有第一催化剂层(含Pd层),以完全覆盖上述第一催化剂层的方式在分隔壁的表面整体具有第二催化剂层(含Rh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9-82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1855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3-50085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0-269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4-18846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9-2295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154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为将含Pd层和含Rh层在分隔壁的内外分离的结构,因此适于抑制催化剂金属的烧结。然而,由于在分隔壁的内部整体具有含Pd层、且以覆盖分隔壁的表面的方式配置Rh层,所以存在压力损失(压损)增大且内燃机的输出降低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如果重视压力损失,例如使催化剂层的涂敷密度降低,则排气与催化剂金属的接触机会减少,排气净化性能会降低。
近年来,存在排气限制、燃耗限制进一步强化的倾向。因此,在排气净化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希望在实现压损的降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排气净化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科特拉;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科特拉;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0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气净化用催化剂
- 下一篇:用于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氢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