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6584.9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7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浩三;箕浦洁;坂井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63 | 分类号: | G02F1/13363;G02F1/1335;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汪飞亚;李艳霞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 ||
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具有:配置于观察者侧的第一偏光板(22)以及第一相位差板(32)、和配置于背面侧的第二偏光板(24)以及第二相位差板(34)。无电场施加时采用均勻取向的液晶层的Δnd为360nm以上490nm以下,第一相位差板的延迟R1为100nm以上160nm以下,第二相位差板的延迟R2为200nm以上360nm以下。第一相位差板以及第二相位差板的滞相轴相互近似平行,并且与液晶的指向矢的方位大致正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横向电场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对于In-Plane Switching(IPS,面内开关)模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边缘场开关)模式等横向电场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而言,与以往的纵向电场模式(例如,VA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相比,具有γ(伽玛)特性的视角依赖性较小这样的优点。因此,特别是被广泛用于中小型的液晶显示面板。
另一方面,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高清晰化发展,像素开口率(像素开口部的总面积占显示区域的比率)变小,因此难以获得足够的显示亮度。特别是对于移动用途的中小型的液晶显示面板而言,在室外等明亮的环境下观察时的对比度的降低成为问题。
目前为止,作为对策,通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来提高显示亮度,由此提高对比度。然而,当提高背光源的亮度时则存在消耗电力增大这样的缺点,基于背光源的亮度上升的对策接近极限。
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在明亮的环境下降低的一个原因是存在由液晶显示面板引起的反射。因此,也尝试通过抑制由液晶显示面板引起的反射来改善对比度。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有:通过在配置于观察者侧(有时称为“正面侧”。)的直线偏光板(有时称为“正面侧直线偏光板”。)与液晶单元之间设置相位差板(有时称为“正面侧相位差板”。),来抑制被液晶单元反射的光向观察者侧射出的IPS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正面侧相位差板被设定为,使透射了正面侧直线偏光板的直线偏振光成为向第一方向旋转的圆偏振光而入射至液晶单元。即,通过正面侧直线偏光板和正面侧相位差板来作为圆偏光板而发挥功能。当圆偏振光(在折射率从小到大进行变化的界面)被反射时,P波S波的相位一起偏离π弧度,其结果,旋转方向反转。因此,在液晶单元(透明基板)中被反射的光成为旋转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圆偏振光,该圆偏振光通过正面侧相位差板从而转换成的直线偏振光,被正面侧直线偏光板吸收。
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具有:在配置于背光源侧(有时称为“背面侧”。)的直线偏光板(有时称为“背面侧直线偏光板”。)与液晶单元之间配置的相位差板(有时称为“背面侧相位差板”。),背面侧相位差板被设定为:透射了背面侧直线偏光板的直线偏振光在通过背面侧相位差板以及黑显示状态的液晶层时成为旋转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圆偏振光。旋转方向为第二方向的圆偏振光通过正面侧相位差板,由此转换为能够被正面侧偏光板吸收的直线偏振光。根据专利文献1,能够获得在室外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良好的画质的IPS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36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面板存在从背光源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较低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面板在背光源侧也具有圆偏光板。因此,能够抑制从背光源入射至液晶面板的光的反射,其结果,无法实施使朝向背光源反射的光再次向液晶显示面板侧反射的反射光的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65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用于曲面液晶显示器的不均匀减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