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17641.5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1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入山次郎;岛贯伊纪子;助丈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139;H01M4/36;H01M4/38;H01M4/48;H01M4/587;H01M10/052;H01M10/056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杨海荣,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负极 | ||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所述负极包含以下作为活性材料:(a)选自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和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材料(下文中称为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和
(b)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表面涂覆的碳材料,
其中所述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由下式(1)限定的圆度的平均值为0.78以上:
圆度=4πS/L2(1)
其中S是粒子投影图像的面积,L是粒子投影图像的周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至少包含Si和/或硅氧化物作为所述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表面涂覆的碳材料是无定形碳涂覆的石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a)所述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粒子的中值粒径为1至30μm,(b)所述表面涂覆的碳材料粒子的中值粒径为5至50μm,并且所述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粒子的中值粒径小于所述表面涂覆的碳材料的中值粒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a)所述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与(b)所述表面涂覆的碳材料的质量比在1:99至20:80的范围内。
6.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至少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正极和电解液。
7.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在其上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8.一种蓄电系统,所述蓄电系统使用了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9.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通过在溶剂中混炼:
(a)选自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和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材料(下文中称为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
(b)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表面涂覆的碳材料,和
(c)粘合剂
来制备负极浆料,和
(ii)将制备的负极浆料施加在负极集电器上并且干燥所述溶剂以形成负极层。
10.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电极元件、电解液和外包装,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将正极和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负极设置成使得隔着隔膜彼此面对,由此制备所述电极元件;和
将所述电极元件和所述电解液包封在所述外包装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76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