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块体加工获得的热塑性聚氨酯片材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7884.9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5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D·奥尔西·玛珠舍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玛珠舍利1849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C08G18/42;C08G1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李栋修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块体 加工 获得 塑性 聚氨酯 | ||
公开了一种热塑性材料片材及通过块体加工进行的所述材料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材料是基于脂肪族聚醚或脂肪族聚酯且不添加加工溶剂和/或增塑剂的热塑性聚氨酯(TPU)。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块体加工(block process)获得的热塑性材料片材。特别是涉及热塑性聚氨酯片材。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热塑性材料的板/片材应用于各种时尚领域(配饰、服装首饰....)、鞋类、家具、汽车、运动(滑板、滑雪板、头盔)、电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
在一些所述领域中,当产品具有原创美学方面(图案、细微差别、颜色...)时,产品特别受赞赏。特别是,非常需要的是热塑性材料的美学外观不仅由表面颜色赋予,而且将图案嵌入材料中、在深度上渗透到材料中,从而得到图案的重叠效果,和任何情况下的某些三维效果,其给最终产品的美学外观带来增厚(bodiness)、持久和“温暖”。
为了获得这些效果,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挤出或块体制造工艺混合不同颜色的组分。在本说明书中,仅涉及第二种加工方式,该方式是在面临造成难以实施的技术特性时可以获得最佳和最原始结果的方式。
在通常使用的块体工艺中,将热塑性聚合物与增塑剂(10重量%至40重量%)和溶剂(10重量%至40重量%)混合,直到得到糊料,用压延辊对该糊料进行加工以获得特定颜色的片材。这些片材(其也可以被缩减成各种尺寸的条、构件(pieces)或颗粒)相互组装(安装)在模板内,然后进行热压以获得压缩块体。具体而言,将包含安装材料的模板插入到压力机中,由于压力和热量,压力块体通过各种组件的熔融而形成。包含所安装材料的模板插入到压机中,在其中由于压力和热,通过各成分共同熔融而形成压缩块体。
随后将这些块体切割以获得具有期望厚度和由之前在模板内提供的特定组成(装配物(mounting))给出的美学外观的板/片材。
这些片材又可以再次用于随后在模板中的安装,甚至多次安装。
最后,将所得的板/片材干燥并“熟化”以除去溶剂。
块体工艺例如在Rho-dia Acetow出版的出版物1904-2004,100 Years ofCellulose Diacetate,Review of Hundred Years Innovation History第42-43页中有所描述。
意味着材料的多次压制和随后的再熔融(在某些情况下,材料熔融达5次)的这种块体工艺的特点对于热塑性材料来说是非常需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历史上其通常在工业/商业层面用于诸如纤维素酯等材料(乙酸酯、硝酸酯、丙酸酯和丁酸酯)和用于PVC。在纤维素酯中,最常用的是纤维素乙酸酯(CA)。
然而,对于上述商业领域中的一些应用而言,纤维素乙酸酯或PVC的板/片材的特征不完全令人满意。例如,纤维素乙酸酯有时不合适,因为它不具有足够的尺寸稳定性或它过硬。相反,PVC有一点愉快的触感。
这两种材料传统上可以进一步通过添加增塑剂、和对于纤维素乙酸酯而言的溶剂进行加工,这在块体工艺中被认为是必需的但是意味着一系列缺点。
增塑剂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迁移,损害成品的特性。这种现象在接触高温的部分(parts)上尤其明显,例如在汽车领域中成品经常暴露于阳光下:该特征使得最终产品与某些应用不相容(例如,在汽车工业中,增塑剂可能会在挡风玻璃屏上产生“雾”状效应)。
在PVC中经常发生的是,释放的增塑剂在片材表面产生令人不快的油性膜点(patina)。此外,最常用于PVC的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酯。长期以来最常见的是DOP(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其后来由于毒理学问题而被逐渐替代的。尽管如此,PVC仍然与这些毒理学问题密切相关联,所以即使在今天,与鞋类和时尚配饰、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相关的领域的一些制造商也不会因为形象问题而考虑PV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玛珠舍利1849股份公司,未经玛珠舍利1849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78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