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型间位芳族聚酰胺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纺织品、服装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17943.2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7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G·W·哈格奎斯特;W·W·伯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科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00 | 分类号: | A41D13/00;A41D27/00;A41D27/02;A41D31/00;A62B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邹智弘 |
地址: | 美国科***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间位 聚酰胺 对位 纺织品 服装 方法 | ||
1.一种纺织品,其包括:
多个合成纤维,所述多个合成纤维包括多个间位芳族聚酰胺和/或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
多个活性颗粒,其以物理方式包埋至所述多个合成纤维中,其中所述多个活性颗粒包括比所述多个合成纤维更高的热稳定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其中
所述纺织品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
在穿着所述纺织品时所述活性颗粒减少所述第一侧面与使用者的皮肤之间的湿气和/或液体的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织品,其中
所述第一侧面包括在穿着所述纺织品时最靠近使用者的皮肤的纺织品侧面;以及
所述第二侧面包括在穿着所述纺织品时更远离所述使用者的皮肤的纺织品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其中
活性颗粒与合成纤维的重量比包括约至约0.01%至3%的范围;以及
所述活性颗粒提高所述纺织品对燃烧的抗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品,其中所述对燃烧的抗性包括:
不熔化纺织品;
不滴落纺织品;以及
包括以下的纺织品:
少于二秒的余辉和余焰,和
少于四英寸的焦化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其中所述活性颗粒:
直径介于约100nm与10微米之间;
吸收包括约8微米至约12微米波长的光;
吸收和排出水,其中所述水包括介于约10摄氏度与约4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以及
包括大于10m2每克活性颗粒的表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织品,其中
所述光包括红外光;以及
当存在所述活性颗粒时所述纺织品的水蒸发速率提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织品,其中
所述水蒸发速率包括在纺织品第一侧面处进入所述纺织品和在纺织品第二侧面处离开所述纺织品的水分;
在所述纺织品第一侧面处所述水的温度包括接近使用者体温的温度;
在所述纺织品第二侧面处所述水的温度包括环境温度。
9.阻燃服装,其包括:
多个合成纤维,所述多个合成纤维包括多个间位芳族聚酰胺和/或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
多个活性颗粒,其以物理方式包埋至所述多个合成纤维中,其中所述多个活性颗粒包括比所述多个合成纤维更高的热稳定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燃服装,其进一步包括:
第一服装部分;和
第二服装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燃服装,其中
所述第一服装部分和所述第二服装部分中的一者包括头和/或颈罩;以及
在穿着所述阻燃服装时无皮肤暴露于周围环境。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燃服装,其进一步包括:
多个天然多孔纤维,其与所述多个合成纤维混纺;和
一个或多个开口,以从第二服装侧面接近第一服装侧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燃服装,其中
掺杂有活性颗粒的所述多个合成纤维包括棉和/或聚酯;以及
掺杂有活性颗粒的所述合成纤维不大于35%。
14.产生复合聚合物纺织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将包括间位芳族聚酰胺和/或对位芳族聚酰胺的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来产生溶液;
将活性颗粒分散于所述溶液中;
使用喷丝头将所述溶液纺丝;
将所述溶液聚合或沉淀成间位芳族聚酰胺和/或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材料;以及
将所述活性颗粒以物理方式引入所述间位芳族聚酰胺和/或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包括硫酸。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活性颗粒是不溶性的并且不被所述溶剂以物理方式影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用喷丝头将所述溶液纺丝之前和/或期间,将所述活性颗粒分散于所述溶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科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柯科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79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全液压自动对中车轴校直机
- 下一篇:U形换热管校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