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电动车辆和蓄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8206.4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1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乙幡牧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G11/06;H01G11/26;H01G11/52;H01M2/02;H01M2/16;H01M10/052;H01M10/058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海荣;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制造 方法 电动 车辆 系统 | ||
1.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含:
电池元件,所述电池元件具有其中正极活性材料施加至正极集电器的两个表面上的正极、其中负极活性材料施加至负极集电器的两个表面上的负极、以及隔膜;
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元件的包装膜,所述包装膜由包含热熔接树脂层的膜制成;
其中所述隔膜的熔点或分解温度比所述热熔接树脂层的熔点高50℃以上;
且其中,在所述电池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表面处,所述正极或所述负极的活性材料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热熔接树脂层彼此热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电池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者处,所述活性材料层与所述热熔接树脂层热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具有与所述热熔接树脂层热熔接的所述活性材料层的电极是正极或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热熔接树脂层包含聚丙烯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隔膜是选自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芳族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酯和纤维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隔膜包含树脂,所述树脂通过利用电子束照射或添加交联剂将聚乙烯或聚丙烯交联而具有提高的熔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隔膜是纺织布、无纺布或微多孔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或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与所述热熔接树脂层之间的熔接区域呈框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或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与所述热熔接树脂层之间的熔接区域呈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容器、镍镉电池、锂金属原电池、锂金属二次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
11.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含含有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电源部。
12.一种蓄电系统,所述蓄电系统包含含有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电源部。
13.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电池元件,所述电池元件具有其中正极活性材料施加至正极集电器的两个表面上的正极、其中负极活性材料施加至负极集电器的两个表面上的负极、以及隔膜;
准备包装膜,所述包装膜包含熔点比所述隔膜的熔点或分解温度低50℃以上的热熔接树脂层;
使所述热熔接树脂层彼此相向并包围所述电池元件,将相向的所述热熔接树脂层在外周部彼此进行热熔接,由此使所述热熔接后的区域形成热熔接部,并且其内侧空间作为电池元件容纳部封装所述电池元件;以及
将在所述电池元件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表面处的所述正极或所述负极的活性材料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热熔接树脂层热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82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