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贮藏用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8247.3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9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柳泽有香;金崎俊彦;田中高太郎;中村忠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7C1/16 | 分类号: | F17C1/16;B32B1/02;B32B27/32;H01M8/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国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贮藏 容器 | ||
氢贮藏用容器(10)具有:与导入到内部的氢气接触的内侧树脂层(14);配置于内侧树脂层(14)的外侧来阻碍氢气的透过的阻挡层(16);以及由树脂构成的外侧树脂层(18)。其中的内侧树脂层(14)由聚乙烯系树脂构成,在阻挡层(16)的厚度为Y且内侧树脂层(14)的厚度为X时,厚度X被设定为使下述的式(1)成立。需要说明的是,式(1)中的D为在50℃下通过差压法求出的聚乙烯系树脂的扩散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容器的内侧依次具备内侧树脂层、阻挡层及外侧树脂层的氢贮藏用容器。
背景技术
为了使燃料电池发电,众所周知需要向阳极供给氢气等燃料气体。因此,例如在搭载有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车中,搭载有填充了氢气的氢贮藏用容器。燃料电池车使供给到燃料电池的阴极的作为氧化剂气体的大气中的氧与从所述氢贮藏用容器供给的氢气反应来发电,并通过获得的电驱动驱动源来进行行驶。
所述氢贮藏用容器通常由作为容器主体的内衬和围绕该内衬的壳体构成。内衬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树脂材料构成,壳体由纤维加强材料、例如FRP构成。即,氢贮藏用容器构成为通过FRP等碳纤维覆盖树脂制内衬。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220794号公报提出了一种氢贮藏用的高压容器,其具备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内侧树脂层及外侧树脂层、以及夹设在所述内侧树脂层与所述外侧树脂层之间的中间层。即,在该高压容器中,收纳于内部的高压氢气与内侧树脂层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间层作为阻碍氢气透过的阻挡层而发挥功能,作为其材质,例示出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另外,根据需要,在内侧树脂层与中间层之间、中间层与外侧树脂层之间分别形成粘接剂树脂层。
在日本特开2000-220794号公报记载的技术中,在中间层(阻挡层)的内侧设置内侧树脂层的理由在于,为了确保氢贮藏用容器的耐压性。在此,形成内侧树脂层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与金属相比氢阻挡能力小。因此,通过设置作为中间层的阻挡层,能够防止氢气透过而向大气扩散的情况,换言之,能够防止氢贮藏用容器内的氢气压力降低。
但是,在该情况下,担心会在开始氢贮藏用容器的使用后比较早的阶段在内侧树脂层产生裂纹而使该内侧树脂层劣化这样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因以高压贮藏在容器内的氢气的分子而在内侧树脂层产生裂纹的氢贮藏用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氢贮藏用容器,其具备:
内侧树脂层,其至少具有与导入到容器的内部的氢气接触的内层;
阻挡层,其配置于所述内侧树脂层的外侧来阻碍氢气的透过;以及
外侧树脂层,其配设于所述阻挡层的外侧,且由树脂构成,其中,
所述内侧树脂层由聚乙烯系树脂构成,
在所述内侧树脂层及所述阻挡层的各自的厚度分别为X、Y时,下述的式(1)成立,
【数式1】
在此,D为在50℃下通过差压法求出的聚乙烯系树脂的扩散系数。
氢分子能够侵入形成内侧树脂层的聚乙烯系树脂。如上所述,这是因为聚乙烯系树脂的氢阻挡能力比较小的缘故。本发明的诸发明人鉴于这一点获得以下见解:由聚乙烯系树脂构成的内侧树脂层的比较早地劣化的理由在于,在为了使燃料电池运转而从容器内导出氢时,换言之,在对容器内进行减压时,氢分子侵入到内侧树脂层的状态被原状态维持。
并且,获得如下见解:通过在阻挡层的厚度与内侧树脂层的厚度之间使规定的关系成立,阻挡层能够确保阻挡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82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影机支撑装置
- 下一篇:冷热回收用气体气化器及带冷热回收功能的气体气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