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防干化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8349.5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7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S·斯特利;W·O·惠特克;J·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A61M5/38;A61M5/4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林振波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防干化膜 | ||
1.一种静脉内输送系统,包括:
容纳液体的液体源;
管道,包括:
第一端,能够连接到液体源以从液体源接收液体;和
第二端,能够连接到将液体输送到患者的静脉内接入单元;
防干化膜,定位成使得从液体源流动到管道的液体通过防干化膜,其中,防干化膜包括液体通过其流动的多个孔,其中,防干化膜由构造成阻止空气通过所述多个孔的亲水材料形成;以及
泡点提升部件,构造成提升防干化膜的泡点,其中,泡点提升部件包括液体冷却单元,液体冷却单元在液体接触防干化膜之前冷却液体,以提升防干化膜的泡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防干化膜由具有膜表面能的膜材料形成,其中,泡点提升部件包括施加到防干化膜的涂层,其中,涂层由涂层材料形成,涂层材料包括比膜表面能高的涂层表面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防干化膜主要由具有膜表面能的膜材料形成,其中,泡点提升部件包括在形成防干化膜之前添加到膜材料中的添加剂,其中,添加剂由添加剂材料形成,添加剂材料包括比膜表面能高的添加剂表面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防干化膜由亲水材料形成,其中,防干化膜包括增加防干化膜的润湿性的粗糙表面光洁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在液体通过防干化膜朝向管道流动期间,防干化膜包括非平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非平面形状包括圆顶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非平面形状包括至少一个折叠部,所述至少一个折叠部限定防干化膜的两个相邻表面之间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非平面形状包括大致管状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防干化膜包括通过应用配置成将防干化膜拉伸成非平面形状的制造工艺而已经塑性变形的膜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在液体不以任何特定方向流过防干化膜的状态下,防干化膜处于第一构型,在第一构型中,防干化膜具有第一表面积;其中,在液体通过防干化膜朝向管道流动期间或当支撑流体柱时,防干化膜处于第二构型,在第二构型中,防干化膜包括非平面形状,非平面形状具有显著大于第一表面积的第二表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孔的有效尺寸小于3微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其中,防干化膜包括小于90微米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内输送系统,还包括:
能够连接到液体源以接收液体的滴液单元,其中,滴液单元还能够连接到管道的第一端以将液体输送到管道,滴液单元包括滴液室,液体借助重力供给而流入滴液室;
其中,防干化膜定位在滴液室内,使得液体在进入管道的第一端之前通过防干化膜。
14.一种静脉内输送系统,包括:
容纳液体的液体源;
管道,包括:
第一端,能够连接到液体源以从液体源接收液体;和
第二端,能够连接到将液体输送到患者的静脉内接入单元;
包括滴液室的滴液单元,滴液室从液体源接收液体并将液体输送到管道的第一端,其中,滴液单元还包括由亲水材料形成并定位在滴液室内的防干化膜;以及
泡点提升部件,构造成提升防干化膜的泡点,其中,泡点提升部件包括液体冷却单元,液体冷却单元在液体接触防干化膜之前冷却液体,以提升防干化膜的泡点;
其中,防干化膜具有小于90微米的厚度,防干化膜包括从由以下形状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非平面形状:
圆顶形状;
包括至少一个折叠部的折叠形状,所述至少一个折叠部限定防干化膜的两个相邻表面之间的锐角;和
大致管状形状;
其中,防干化膜包括液体通过其流动的多个孔,每个孔的尺寸小于3微米;并且
其中,防干化膜由具有膜表面能的膜材料形成,其中,泡点提升部件包括从由以下部件构成的组中选择:
施加到防干化膜的涂层,其中,涂层由涂层材料形成,涂层材料包括比膜表面能高的涂层表面能;和
在形成防干化膜之前添加到膜材料中的添加剂,其中,添加剂由添加剂材料形成,添加剂材料包括比膜表面能高的添加剂表面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克顿·迪金森公司,未经贝克顿·迪金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834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