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18740.5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8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榊原大介;伊藤功治;关户康裕;中村隆仁;加藤慎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H3/00 | 分类号: | B60H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0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车辆 空调 | ||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是基于2015年4月1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编号2015-75289号而作出的,并且其记载内容引用至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应用于具备冷却部的车载装置的冷却装置以及具备该冷却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通过由空调单元冷却后的空气对车载的散热设备即电池(即,蓄电体)进行冷却的温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由空调单元的蒸发器冷却后的空气对电池进行冷却的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2829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的温调装置设为将由空调单元的蒸发器冷却后的冷却空气直接地导入至配置有散热设备的空间(即,电池组的电气通路)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由高湿度的空气(即,相对湿度高的空气)对散热设备进行冷却。因此,担忧在散热设备的周围等产生结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伴随着车载的散热设备的冷却的结露的产生的冷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观点中,冷却装置是如下那样的装置:被应用于具备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的车载装置,且通过由冷却部冷却后的冷却空气对车载的散热设备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具备:
吸附器,该吸附器具有吸附水分的吸附材料;
吸附壳体,该吸附壳体构成收容吸附器的收容空间,且由冷却部冷却后的冷却空气作为使水分吸附于吸附材料的空气而在该吸附壳体流通;以及
冷却用空气导出部,该冷却用空气导出部将在吸附壳体内吸附水分后的除湿空气向配置有散热设备的冷却对象空间导出。
在本发明的其他观点中,车辆用空调装置是具备车载装置和冷却装置的装置,其中,车载装置具备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冷却装置通过由冷却部冷却后的冷却空气对车载的散热设备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装置构成为包含:
吸附器,该吸附器具有吸附水分的吸附材料;
吸附壳体,该吸附壳体构成收容吸附器的收容空间,由冷却部冷却后的冷却空气作为使水分吸附于吸附材料的空气而在该吸附壳体流通;以及
冷却用空气导出部,该冷却用空气导出部将在吸附壳体内吸附水分后的除湿空气向配置有散热设备的冷却对象空间导出。
由此,由车载装置的冷却部冷却之后由吸附器的吸附材料除湿后的空气流入至配置有车载的散热设备的冷却对象空间。因此,与使由冷却部冷却后的空气直接地向冷却对象空间流入的情况相比,难以在散热设备的表面和其周围产生结露。
因此,在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抑制伴随着车载的散热设备的冷却的结露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以及空调单元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执行的冷却装置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动作状态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箭头VII所示的方向的向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以及空调单元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执行的冷却装置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冷却/加湿处理时的动作状态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加湿处理时的动作状态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存在对于与在先前的实施方式已说明的事项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其说明的情况。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在仅对结构要素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结构要素的其他部分能够适用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结构要素。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87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室烟用保润盒
- 下一篇:加湿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