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性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蓄电装置用带有基底层的集电体、蓄电装置用电极及蓄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9021.5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9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博友;诸石顺幸;川原淳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东洋色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3/00 | 分类号: | C08L23/00;C08K3/04;C08L101/14;H01B1/24;H01M4/13;H01M4/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彭雪瑞;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中***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性 组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装置 带有 基底 集电体 用电 | ||
1.一种导电性组合物,其含有:导电性碳材料(A)、水溶性树脂(B)、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及水性液状介质(D),且所述导电性组合物的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树脂(B)是在25℃的99g水中加入1g所述水溶性树脂(B)并搅拌,且在25℃下放置24小时后树脂可溶解于水中而不发生分离与析出者,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至少包含烯烃系树脂微粒子,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的平均粒径为0.01μm~5μm,所述烯烃系树脂微粒子包含烯烃的单一的聚合物及两种以上的烯烃的共聚物中至少一种微粒子,且在所述导电性组合物的固体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中,所述导电性碳材料(A)的含量为10质量%~50质量%,所述水溶性树脂(B)的含量为10质量%~50质量%,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的含量为30质量%~70质量%,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中所含的树脂微粒子中的烯烃系树脂微粒子的比例为50质量%~100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中所含的烯烃系树脂微粒子为至少经羧酸或羧酸酯改性的聚烯烃树脂粒子,在聚烯烃树脂粒子的红外吸收光谱中,2800cm-1~3000cm-1的最大峰值高度(极大吸光度)(X)与1690cm-1~1740cm-1的最大峰值高度(极大吸光度)(Y)的比(Y)/(X)为0.03~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中所含的烯烃系树脂微粒子包含至少经羧酸或羧酸酯改性的聚乙烯,所述(Y)/(X)为0.1~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中所含的烯烃系树脂微粒子包含至少经羧酸或羧酸酯改性的聚丙烯,所述(Y)/(X)为0.03~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涂敷有所述导电性组合物的涂膜的光泽值为0.1~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碳材料(A)为碳黑,所述碳黑形成作为一次凝聚体的聚合体凝聚而成作为二次凝聚体的团块,一次粒径为1nm~100nm,体积平均粒径(D50)为0.2μm~5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黑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中所含的烯烃系树脂微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进而包含水溶性的多价金属化合物(E),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中的烯烃系树脂微粒子的固体成分质量(C')与所述多价金属化合物(E)中的金属离子的质量(E')的质量比(E')/(C')为0.001质量%~0.1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含有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中的烯烃系树脂微粒子与多价金属化合物(E)的水分散凝聚微粒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树脂微粒子(C)中的烯烃系树脂微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CV1)为0.05μm~1μm,所述(CV1)与所述水分散凝聚微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CV2)的比(CV2)/(CV1)为1.1~5.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用于形成蓄电装置用电极的基底层的用途。
12.一种蓄电装置用带有基底层的集电体,其包括:集电体、以及由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性组合物而形成的基底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东洋色材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东洋色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90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