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9039.5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8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诚;中林诚;山崎信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11/52 | 分类号: | H01G11/52;H01G2/14;H01G9/02;H01G11/16;H01G1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纶伟;刘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电容器,该电容器使用了将分隔件介于阳极箔与阴极箔之间并卷绕而成的电容器元件,可以为,分隔件具有阳极箔与阴极箔之间的绝缘功能低的低绝缘部,在电容器元件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的90%的范围且从电容器元件的中心起沿直径方向的5~90%的范围内,具有低绝缘部。由此在电容器陷入异常状态时,能够避免壳体或封口板的破损,避免电容器元件从壳体飞出等异常情况。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例如涉及电解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解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按照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等方式使用多个电容器。在该电容器中,如果使电容器元件的阳极箔和阴极箔的面积扩大,则能够使电容器高容量化。并且,如果选择了多个电容器的连接方式,则与单独的电容器相比能够实现高容量化或高耐压化。
在电容器的阳极箔和阴极箔中,公知有使阳极箔的宽度比阴极箔宽并使分隔件介于它们之间而进行卷绕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电容器中,即使从阳极箔沿其宽度方向突出的毛刺扎破分隔件而到达阴极箔侧,也能够避免与宽度比阳极箔窄的阴极箔的接触,能够防止因毛刺导致的阳极箔与阴极箔的短路。
关于电容器元件的卷绕方式,公知有在电容器元件的卷芯部处设置空卷部并将阳极箔从该空卷部去除的电容器(例如,专利文献2)。在这样的电容器中,由于电容器元件被封入在壳体中,所以充满壳体的气体的压力会作用于电容器元件。因此,在电容器元件的卷芯部附近由于气压产生朝向电容器元件的卷芯部的空间的压曲力。在电容器元件的卷芯部处设置空卷部,通过吸收压曲力来防止阳极箔的折入,防止阳极箔和阴极箔之间的短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2-0372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3615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有时会产生对电容器施加了超过额定值的过电压Vs等异常压力。例如,当施加接近电容器的额定电压的倍数的过大电压时,阳极箔和阴极箔可能因漏电流而产生短路。当产生短路时,在该短路部位流过大电流,因该大电流产生电火花(火花)。该电火花会使电极箔溶解,使电解质等气化。虽然在具有压力阀的电容器中通过压力阀将产生的气体排出,但急剧的内压上升成为引起电容器的破裂等的原因。并且,当产生这样的异常状态时,动能变高的电容器元件会撞击封口板,破坏封口板对壳体的密封状态,可能会产生电容器元件飞出到壳体外的情况。
即使在电容器的连接中不存在异常,有时也无法避免在含有电容器的电路中产生异常的情况或对电容器施加过电压Vs等不良情况。因此,对电容器要求更高的安全性。例如,对于将阳极箔的宽度设定为比阴极箔的宽度更宽并使分隔件介于阳极箔和阴极箔之间并卷绕而成的电容器元件,在产生异常压力而在壳体的底部侧产生了因阳极箔与阴极箔之间的短路而导致的电火花的情况下,电容器元件有时因较大的动能而撞击到封口板上。在该情况下,存在壳体的密封状态被破坏而无法防止电容器元件从壳体向外部飞出的课题。
关于该要求或课题,在专利文献1和2中没有其公开或启示,没有与解决该问题的结构等有关的公开或启示。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避免在电容器陷入异常状态时壳体的破损,避免电容器元件从壳体飞出等异常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电容器的一个方面是电容器,该电容器使用了将分隔件介于阳极箔与阴极箔之间并卷绕而成的电容器元件,其中,所述分隔件具有所述阳极箔与所述阴极箔之间的绝缘功能低的低绝缘部,在所述电容器元件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的90%的范围内且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中心起沿直径方向的5%~90%的范围内具有所述低绝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9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