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0868.5 | 申请日: | 2016-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8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全智贤;吴诚浚;全信煜;宋珍午;利忠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139;H01M4/04;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陈海涛;穆德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制造所述电极的方法以及包含所述电极的电池。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本发明的电极防止粘合剂集中在所述电极的表面上的偏析现象,从而包含在集电器上表现出优异剥离强度的活性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所述电极的电池。
本发明主张基于2015年4月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5-0048890号的优先权,通过参考将其内容以其整体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例如通过制备呈浆料糊状态的活性材料、导电材料和分散的粘合剂并然后将其施加在集电器上,随后进行干燥、辊压和进一步干燥,能够制造二次电池用电极。
此时,电极中的粘合剂起着确保电极的柔性,并且与集电器保持足够的结合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决定电极的柔性和与集电器的足够的结合力的因素之一可以包括粘合剂随电极深度的含量。也就是说,粘合剂在电极中的分布是决定二次电池的柔性和与集电器的结合力的重要因素。
在集电器上施加包含粘合剂的组合物之后需要干燥工艺以制造电极,但是在实施预定的干燥工艺时,在电极内产生微细的结构变化,从而可能造成电极性能劣化的问题。
上述问题可通过偏析现象来表示,其中存在于电极层中的粘合剂在干燥工艺期间移动到电极的表面。由于这种偏析现象,可能存在粘合剂不均匀分布在电极内部而是偏向到表面的问题。
因此,需要进行各种尝试以克服上述的偏析现象和能够由其引起的电极的结合力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77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和制造所述电极的方法,所述电极包含通过防止粘合剂向电极表面移动的偏析现象而在集电器上具有优异剥离强度的活性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这种电极的电池。
技术方案
本发明旨在实现上述目的,并且涉及包含集电器和形成在所述集电器上并具有粘合剂的活性层的电极。所述电极具有由如下方程式1表示的在0.018~0.300范围内的BMI(I/S)。
[方程式1]
BMI(I/S)=BMI(界面)/BMI(表面)
在方程式1中,BMI(界面)是指,基于活性层的与集电器接触的表面,相对于存在于活性层中全部粘合剂的量,存在于对应于活性层厚度方向上0%~15%的区域中的粘合剂的量(%),且BMI(表面)代表,基于活性层的与集电器接触的表面,相对于存在于活性层中的全部粘合剂的量,存在于对应于活性层厚度方向上85%~100%的区域中的粘合剂的量(%)。
在一个实例中,BMI(界面)可以在0.8%~6.0%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例中,BMI(表面)可以在22.0%~42.3%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例中,当在室温下在0.3m/分钟的剥离速度和180°剥离角的条件下对尺寸为15×150mm2的电极样本进行测量时,在集电器上活性层可以具有30gf/cm以上的剥离强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具有在0.018~0.300范围内的BMI(I/S)的电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用于形成活性层的组合物施加在集电器上,随后干燥的步骤,所述组合物包含粘合剂、导电材料和活性材料。
在根据本发明的制造电极的方法中,干燥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08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语音播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用于将熔融塑性材料注入模腔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