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刷雨刮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1699.7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1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正秋;安中智彦;木村俊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主分类号: | H02K21/14 | 分类号: | H02K21/14;B60S1/08;H02K7/14 |
代理公司: | 1124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玉昌峰;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刷雨刮 电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刷雨刮电机,设为四极六槽型,以转子(45)为中心使定子(44)的形状为镜像对称,因此能够抑制转子(45)的旋转振摆。设为可抑制转子(45)旋转振摆的必要最小限度的极数以及槽数,磁噪声接近于机械噪音,因此能够使DR侧雨刮电机(21)产生的噪声全部为低频率,能够缩小车室内的声音灵敏度“dB”。将定子(44)固定于壳体(40)的内侧,将固定于车体固定部的安装腿设置于壳体(40),因此仅经由壳体(40)就能够将磁噪声的产生源即定子(44)固定于车辆,因而,可以进一步容易地设计追求静音性能的无刷雨刮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设置于车辆挡风玻璃上的雨刮部件摆动的无刷雨刮电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对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雨刮装置的驱动源采用小型且大输出功率的带减速机构的雨刮电机。据此使雨刮装置对车体的搭载性提高。另外,为了抑制对收音机等车载设备的电噪声的传播,存在采用不具备换向器以及刷子的无刷雨刮电机的情况。如此,通过采用无刷雨刮电机能够抑制电噪声的产生,且由于不具备换向器和刷子,更能够使静音性能提高实现小型轻量化。
具备这样减速机构的无刷雨刮电机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刷雨刮电机具有电机部以及减速机构部,电机具备轭,减速机构部具备齿轮壳。
U相、V相、W相线圈所卷绕的定子(固定子)固定于轭的内侧,转子旋转自由地设置于定子的内侧。另外,六极永磁体埋设在转子的内部,采用所谓IPM(Interior PermanentMagnet:内置式永磁体)构造的无刷雨刮电机。
另一方面,在齿轮壳的内部收纳有由蜗杆以及蜗轮构成的减速机构。于是,蜗杆通过转子旋转,从蜗轮的输出轴输出高扭矩化的旋转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223317号公报(图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刷雨刮电机依然存在产生磁噪声的问题。尤其在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辆等在发动机停止的状态下由于存在仅利用电动机行驶的情况,有必要使抑制磁噪声的产生使静音性能提高。因此,本发明的发明者开发了测定车室内的声音灵敏度“dB”、根据该测定结果降低车室内声音灵敏度“dB”的构造的无刷雨刮电机。
在此,图10是对无刷雨刮电机的车辆固定构造及其声音灵敏度进行说明的图,无刷雨刮电机设置于图示的配置空间。进一步具体而言,在设置于车辆1挡风玻璃2的前端部分附近,设置有固定无刷雨刮电机(未图示)的第一支架3以及第二支架4。然后,第一支架3的长边方向一端侧固定于在车辆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围上盖板5。另外,第一支架3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固定于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前纵梁6。并且,第二支架4配置在前围上盖板5的前方侧,且固定于在车辆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前隔板上板(dash panel upper)7。
此外,在位于车辆1的靠近车室内一侧的第一支架3的附近,在测定无刷雨刮电机的动作时的声音灵敏度“dB”的时候,可得图10所示的结果。也就是说,对无刷雨刮电机的固定部(A)在前围上盖板5侧的(B)部特别易于收听的八度音阶中心频率在“1kHz”附近最大。对此,与前围上盖板5的(B)部相比,在前纵梁6侧的(C)部、靠近前纵梁6的(D)部或(E)部比(B)部在“1kHz”附近变小。
即,通过比前纵梁6接近无刷雨刮电机向车体的固定部位,即使是现有的无刷雨刮电机也能够某种程度地缩小车室内的声音灵敏度“dB”。然而,设法车辆侧的形状而在车室内难以影响无刷雨刮电机产生的噪声成为使车辆侧的设计自由度(设计性等)低下的原因,并不现实。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静音性能提高的无刷雨刮电机,与车辆侧的固定构造无关,从轻型汽车至高级轿车进而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辆能够广泛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美姿把,未经株式会社美姿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1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