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发动机阀的气动促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2001.3 | 申请日: | 201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0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A·霍格伦德;U·卡尔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瑞瓦勒夫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9/02 | 分类号: | F01L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许剑桦 |
地址: | 瑞典恩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动机 气动 促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物体的轴向移动的促动器。该促动器包括:缸容积,该缸容积有第一部分(6);促动器活塞盘(5),该促动器活塞盘可沿轴向方向在所述缸容积中在无效位置和有效位置之间来回移动;进口槽道(11),该进口槽道在压力流体进口(12)和缸容积的第一部分(6)之间延伸;第一进口阀体(15),该第一进口阀体布置在所述进口槽道(11)中;出口槽道(13),该出口槽道在缸容积的第一部分(6)和压力流体出口(14)之间延伸;以及出口阀体(37),该出口阀体布置在所述出口槽道(13)中。促动器的特征在于,从动活塞(17)可在内孔(18)中来回移动,从动活塞(17)设置成在它从无效位置向有效位置运动的过程中使得所述第一进口阀体(15)移动至有效位置,从动活塞(17)与连接内孔(18)和控制压力槽道(29)的开口(28)相互作用,所述开口(28)在从动活塞(17)位于它的无效位置时有第一流动面积(A1),在从动活塞(17)位于它的有效位置时有更大的第二流动面积(A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物体的轴向移动的促动器。本发明特别适合对于轴向移动的高速度和精确可控性有较高要求以及较低操作噪音的用途。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换气阀促动器,其中,该促动器提出为用于驱动一个或多个进口阀或出口阀,该进口阀或出口阀分别控制空气相对于内燃机气缸的供给和排出。因此,本发明的促动器特别适用于驱动发动机阀,从而不需要内燃机中的一个或多个凸轮轴。
本发明的促动器包括促动器活塞盘和缸容积,促动器活塞盘将所述缸容积分离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可沿轴向方向在所述缸容积中在无效位置和有效位置之间来回移动。促动器还包括:进口槽道,该进口槽道在压力流体进口和缸容积的第一部分之间延伸;第一进口阀体,该第一进口阀体布置在所述进口槽道中;出口槽道,该出口槽道在缸容积的第一部分和压力流体出口之间延伸;以及出口阀体,该出口阀体布置在所述出口槽道中。
背景技术
因此,促动器(通常称为气动促动器)包括促动器活塞盘,该促动器活塞盘可沿轴向方向在第一位置(无效位置)和第二位置(有效/伸出位置)之间移动。移动通过控制作用在促动器活塞盘上和驱动促动器活塞盘的压力流体(例如增压气体/空气)的供给来实现。促动器活塞盘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要移动的物体(例如发动机阀)上,用于控制它的位置。
在具有发动机阀的用途中,当促动器活塞盘处于无效位置时,发动机阀与它的座接触,而当促动器活塞盘处于有效位置时,发动机阀打开,即布置在离它的座一定距离。
众所周知,要求促动器应该有尽可能低的操作噪音,特别是在发动机用途中,但是还可以知道促动器在操作过程中产生噪音。操作噪音的产生首先是由于促动器包括高速运动的金属部件,且在它们的相应端部位置处接触其它金属表面,由此产生了敲击噪音。一个运动金属部件例如由滑阀阀体构成,该滑阀阀体在同一本体中包括第一进口阀以及出口阀和液压阀,如在US8973541中所述和公开。在该方面,这种设计要求滑阀阀体有非常大的质量,从而当在滑阀阀体撞上止动表面时(与滑阀阀体采取它的无效位置相关)产生较高噪音。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用于物体的轴向移动的当前已知促动器的上述缺陷和缺点,并提供改进的促动器。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种最初定义类型的改进促动器,该促动器降低操作噪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促动器,该促动器明显减少了从关闭至完全打开进口槽道的转变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促动器,该促动器完全消除了当促动器处于无效状态时压力流体的泄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至少基本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中确定的特征的、最初定义的促动器来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进一步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瑞瓦勒夫股份公司,未经弗瑞瓦勒夫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2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