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插接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3054.7 | 申请日: | 2016-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8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蒂安·布拉默;托比亚斯·武斯特拉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伯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2 | 分类号: | H01R12/72;H01R13/02;H01R13/405;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靖;车文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接 连接器 | ||
电插接连接器(10)用于建立电路板(18)与外部连接机构之间的电接触。为此,插接连接器(10)常常配属有多个形成电联接端的引脚(14)。公知的是如下电插接连接器(10):其中,由于有限的空间而多个引脚(14)的安装是困难的并且因此是费时的而且是易受振动影响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插接连接器(10),该电插接连接器(10)能简单地制造并且是非常耐用的。为此,具有至少一个导体(15)的引线框架(19)固定地布置在保持器(20)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插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插接连接器用于建立在电设备或电路板(例如PCB、印刷电路板)与外部连接机构(诸如插头)之间的电接触。为此,插接连接器常常配属有多个形成电联接端的引脚。经由插接连接器的每个单个引脚,能分别通过导体驱控在电路板上的单个接触部。
如下电插接连接器是公知的,其中,由于有限的空间,多个引脚的安装是困难的并且因此是费时的。例如从DE 10 2006 062 313公知,将经由导体迹线而配属于联接侧的插头引脚布置移入到插头条中。这样将插头引脚布置移入到灌封槽中需要高花费并且因此是费时并且成本高的。
从现有技术公知的插接连接器的另一缺点在于,插接连接器的引脚是非常易受振动以及极端温度影响的。这样,例如可能出现的是,在经受增强的振动的装置中,插接连接器中的引脚松脱并且在插接连接器中发生错误的接触或短路。在高温或低温的情况下存在类似的风险。由于材料的局部张力,插接连接器中的各个引脚可能松脱,由此除了上面提到的缺点之外,还可能将湿气和污物引入到插接连接器中。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电插接连接器,该电插接连接器能简单地制造并且相对于机械的环境影响和热环境影响是非常耐用的。
用于解决该任务的电插接连接器具有联接件,其配属有多个引脚,其中,所述引脚能分别通过导体与接触条的接触部电连接,所述接触条布置在壳体中,其中,具有其中至少一个导体的至少一个引线框架固定地布置在保持器中,其特征在于,每一引脚连同一导体和一接触部一起一体式地由所述至少一个引线框架形成,其中,所述引线框架在所述导体的区域中分别具有张力减轻部。
因此规定,在按照本发明的电插接连接器中,在联接件中布置有多个引脚,其中,引脚能分别通过导体与接触条的接触部电连接,该接触条尤其是布置在壳体中。在此,按照本发明,至少一个导体布置在引线框架中,而且该引线框架固定地布置在保持器中。通过具有至少一个导体的引线框架在保持器中的这种布置,导体布置变得非常紧凑和耐用。导体上的机械振动通过保持器来吸收。从制造技术的角度,保持器也可以被称作半成品。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可行方案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引线框架固定地埋入(eingegossen)、优选地注塑包封在保持器中,尤其是引线框架在埋入或注塑包封之前装配在保持器中。因此,保持器可以形成在其中布置有导体的框式主体或者长方体。通过埋入引线框架,实现了非常紧凑并且能简单地操作的导体布置。在导体埋入在保持器中之后,可以除去引线框架的将引脚和/或导体连接起来的冲压桥接部。
本发明可以进一步规定:至少一个引脚和/或至少一个导体和/或至少一个接触部由至少一个引线框架形成,尤其是每一引脚连同一导体和一接触部一起一体式地由至少一个引线框架形成。因此,由引脚、导体和接触部组成的一体式的导体块由引线框架冲出并且布置在保持器中。在此,按照本发明可以规定,引脚与保持器固定连接,尤其是埋入或者封入(eingespritzt)到保持器中。由于导体块的这种一体性以及嵌入到保持器中,插接连接器的制造变得极其简单。
本发明进一步规定,多个分别具有并排布置的引脚、导体和接触部的引线框架相叠地布置、尤其是埋入或注塑包封在保持器中,以便形成多列引脚、导体和接触部。此外还可以设想的是,通过引线框架能实现引脚的任意布置。如果各个引线框架相叠地布置,那么各个引线框架彼此分别具有足够大的距离,使得引脚或线路或接触部彼此不发生干扰或不发生击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伯科有限公司,未经威伯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30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