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线圈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5029.2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4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江马弘;太田文夫;佐藤英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46 | 分类号: | H01M10/46;H01M2/10;H01M10/44;H02J7/00;H02J5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刘林华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线圈 模块 | ||
通过无接点供电方式经由一次线圈被供给电力的二次线圈模块具备:磁芯,其具有筒状的筒状部、以及以封闭该筒状部的轴向方向一侧端部的开口的方式与筒状部一体成型的底部,且由磁性材料组成;蓄电池,其容纳在筒状部内侧的容纳空间中,且通过经由一次线圈供给的电力而被充电;以及绕组,其配置在磁芯的外侧且磁芯的底部一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无接点供电方式经由一次线圈被供给电力的二次线圈模块。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利用在不利用端子将终端和充电台连接的情况下对内置在终端中的蓄电池供电的无接点供电(非接触供电)方式。作为此种无接点供电方式,例如存在电磁感应方式、电波方式、电磁场谐振方式。在电磁感应方式中,在终端侧设有二次线圈,在充电台侧设有一次线圈。在从充电台对终端供电的情况下,以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相向的方式配置充电台和终端。在该状态下,对一次线圈供给电流以使该一次线圈产生磁通,通过该磁通使二次线圈产生由电磁感应引起的电动势以对蓄电池供电。作为此种电磁感应方式所涉及的技术,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二次电池模块是将二次电池、充电控制电路、以及控制基板收纳在壳体中构成的。充电控制电路具备受电线圈和谐振电容器而构成。二次电池和受电线圈隔着铁素体片以及缓冲体相向地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68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受电线圈和二次电池容纳在单一的壳体中,隔着铁素体片和缓冲体,相向地配置。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铁素体片以相对于壳体的内壁面具有空隙的方式构成。因此,在该空隙中产生漏磁通,由该漏磁通引起的交变磁场到达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例如在二次电池具有的端子电极、金属制的壳中产生涡电流,存在二次电池因该涡电流而发热的可能性。
因此,寻求在通过无接点供电方式对蓄电池充电时,能够抑制蓄电池的发热的二次线圈模块。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二次线圈模块的特征构成在于如下点:其是通过无接点供电方式经由一次线圈而被供给电力的二次线圈模块,具备:磁芯,其具有筒状的筒状部、以及以封闭该筒状部的轴向方向一侧端部的开口的方式与所述筒状部一体成型的底部,且由磁性材料组成;蓄电池,其容纳在所述筒状部内侧的容纳空间中,且通过所述电力而被充电;以及绕组,其配置在所述磁芯的外侧且所述磁芯的所述底部一侧。
若采用此种特征构成,则能够使得在磁芯的为配置绕组的一侧的部分的筒状部与底部之间不产生间隙,因而能够提高基于磁芯的从一次线圈产生的磁通的集磁效果。因而,能够提高从一次线圈到二次线圈模块的送电效果。另外,通过使得不产生所述间隙,能够降低由在一次线圈与绕组之间产生的磁场引起的漏磁通。因而,即使在蓄电池的端子电极、壳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所述漏磁通引起的涡电流导致的电池发热。
另外,优选地,所述磁芯以所述筒状部的轴向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开口而构成,所述轴向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用由磁性材料组成的盖部件封闭。
若采用此种构成,则能够对磁芯的筒状部内侧的空间(容纳空间)进行屏蔽,从而能够抑制包在磁芯内的部件的损伤,并且能够抑制磁通向外部的泄漏。
另外,优选地,所述绕组以包围所述筒状部的方式缠绕为螺旋状。
若采用此种构成,则将绕组缠绕于对来自一次线圈的磁通进行集磁的磁芯的周围,因而能够加大在二次线圈模块中产生的电动势。因而,能够提高从一次线圈到二次线圈模块的送电效果。
另外,所述绕组还可以缠绕为旋涡状,且与所述磁芯的底部相向地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电株式会社,未经星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5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