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剪切边缘能否成型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5732.3 | 申请日: | 2016-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2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饭塚荣治;樋贝和彦;山崎雄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28 | 分类号: | G01N3/28;B21D22/00;B21D28/00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龚晓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切边缘 应变梯度 预成型 成型 变形极限 金属板 预变形 材料边缘 成型区域 扩孔试验 拉伸凸缘 剪切 极限线 施加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更高的精度对在预成型后进行剪切的材料边缘能否成型进行评价的技术。通过对预成型后的金属板的扩孔试验,改变剪切边缘处的应变梯度来求出变形极限等效应变量相对于应变梯度的多个数据,由该多个数据和预变形等效应变量求出拉伸凸缘变形极限等效应变相对于应变梯度的关系。根据求得的关系,由上述剪切边缘的成型极限线L和可成型区域R对通过预成型而被施加了预变形的金属板评价剪切边缘能否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一次成型后进行要被剪切的材料边缘能否成型的评价技术。例如涉及利用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有限元法)仿真对汽车用冲压品等的剪切边缘处能否成型进行评价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在冲压品的剪切边缘处根据对变形极限的影响度大的剪切边缘附近的变形状态来评价能否成型的方法,例如有专利文献1~3所述的判定方法。
但是,上述的冲压品的剪切边缘处能否成型的判定方法均在未经预变形(一次成型)的条件下对被剪切的材料边缘进行评价,对于在进行预变形后被剪切的材料边缘中的应用未做任何考虑。
根据上述,一直以来,关于经历了一次成型后的剪切边缘处能否成型的判定精度存在问题,存在若非在模具制作后则能否成型并不明确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357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561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472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的问题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以更优良的精度对在预成型后将被剪切的材料边缘能否成型进行评价的技术。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剪切边缘能否成型的评价方法,评价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所致的剪切边缘能否成型,其中,该金属板通过预成型而被施加了预变形,该评价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对预成型后的金属板的扩孔试验,求出剪切边缘处的变形极限,利用变形极限等效应变量来表述所求出的剪切边缘处的变形极限量,取得应变梯度不同的多个数据,该数据是由相对于剪切边缘处的径向应变梯度的、通过上述扩孔试验求出的变形极限等效应变量构成的数据;将通过上述预成型施加给上述金属板的等效应变量定义为预变形等效应变量,将该预变形等效应变量与上述预成型后的金属板中的变形极限等效应变量之和定义为拉伸凸缘变形极限等效应变(stretch flange deformationlimit equivalent strain);根据上述预变形等效应变量和上述多个数据,求出拉伸凸缘变形极限等效应变相对于应变梯度的关系;根据求出的上述关系确定剪切边缘的可成型区域,对通过预成型而被施加了预变形的金属板进行剪切边缘能否成型的评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更简便地且以更优良的精度在经一次成型(预成型)和二次成型形成的成型品中对于在预成型后将被剪切的金属板的材料边缘能否成型进行评价。
即,二次成型中拉伸凸缘部处能否成型和成型裕度等评价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预测而不必多次制作模具,其结果是能够尽早预防由于产生裂纹所致的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验1中应变梯度大的情况下的预变形等效应变与二次变形极限应变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是示出实验1中应变梯度大的情况下的预变形等效应变与总变形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实验1中应变梯度小的情况下的预变形等效应变与二次变形极限应变之间的关系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57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仪器驱动器中的测力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藜麦漂浮育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