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和能量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9077.9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7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烈·萨德利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F16F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列支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辆 转向 能量 吸收 装置 | ||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1),所述转向柱(1)包括支撑单元(3)和套筒单元(21),所述支撑单元(3)能够连接到所述车辆的车身,转向轴(22)以能够绕其纵向轴线(23)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套筒单元(21)中,并且所述套筒单元(21)以能够沿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23)的纵向方向(L)移位的方式容纳在所述支撑单元(3)中,其中,在所述支撑单元(3)和所述套筒单元(21)之间安装有能量吸收装置(5、7、73),所述能量吸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元件(51、71、721),所述第一弯曲元件(51、71、721)包括细长的输入臂(511),所述输入臂(511)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L)布置并且包括自由端(512)和另一端,所述另一端融合到与固定臂(514)连接的弯曲部(513)中,其中,所述自由端(512)连接到所述支撑单元(3)并且所述固定臂(514)连接到所述套筒单元(21),或者所述自由端(512)连接到所述套筒单元(21)并且所述固定臂(514)连接到所述支撑单元(3),其特征在于,第二弯曲元件(52、72、722)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元件(51、71、721)镜像对称的方式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一弯曲元件(51、71、721)镜像对称地相邻布置;所述输入臂(511、521)的背离所述弯曲部(513、523)的外侧(519、529)彼此平行地布置。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臂(511、521)经由撕除元件彼此连接。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514、524)包括用于将所述固定臂(514、524)连接到所述支撑单元(3)或所述套筒单元(21)的紧固元件(515、5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相邻弯曲元件(51、52、71、72、721、722)的所述紧固元件(515、525)垂直于镜面(S)彼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元件(515、525)连接到桥接元件(6)。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514、524)延伸到所述输入臂(511、521)的所述自由端(512、522)并且经由分离元件(518、528)连接到所述输入臂(511、521)。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装置(5、7、73)布置在边界元件(32)之间,所述边界元件(32)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23)与所述固定臂(514、524)相邻地延伸。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元件(51、52、71、72、721、722)以弯曲线或弯曲带的形式实现。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元件(51、52、71、72、721、722)设计为冲压部件和/或弯曲部件。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元件(51、52、71、72、721、722)涂覆有涂层。
1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1)的能量吸收装置(5、7、73),所述能量吸收装置(5、7、73)用于联接在支撑单元(3)和套筒单元(21)之间,所述套筒单元(21)能够沿其纵向方向移位,所述能量吸收装置(5、7、73)包括至少一个弯曲元件(51、71、721),所述弯曲元件(51、71、721)具有细长的输入臂(511、521),所述输入臂(511、521)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布置并且包括自由端(512、522)和另一端,所述另一端融合到与固定臂(514)连接的弯曲部(513、523)中,所述自由端(512、522)连接到所述支撑单元(3)或所述套筒单元(21),其特征在于,第二弯曲元件(52、72、722)以相对于第一弯曲元件(51、71、721)镜像对称的方式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一弯曲元件(51、71、721)镜像对称地相邻布置,其中,所述输入臂(511、521)的背离所述弯曲部(513、523)的外侧(519、529)彼此平行地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907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