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有效成分ISTP的用于抑制瘙痒症及改善特应性皮炎的化妆品组合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80030345.9 申请日: 2016-05-25
公开(公告)号: CN107920974A 公开(公告)日: 2018-04-17
发明(设计)人: 韩昌成;金镇国;李康赫;金键勇;朴素延;张準桓;尹智园 申请(专利权)人: SKBIOLAND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8/49 分类号: A61K8/49;A61K8/9789;A61Q19/00;A61P17/04
代理公司: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代理人: 徐金国
地址: 韩国忠***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含有 有效成分 istp 用于 抑制 瘙痒 改善 性皮炎 化妆品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瘙痒症抑制及特应性皮炎改善用化妆品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涉及含有有效成分ISTP(Isosecotanapartholide)的用于抑制瘙痒症及改善特应性皮炎的化妆品组合物。

背景技术

瘙痒症是由众多皮肤疾病引发的感觉,主要与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皮疹、结节性痒疹、疥螨病、慢性单纯苔藓、昆虫咬伤、钱币状湿疹等疾病有关。这种瘙痒症因皮肤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为了消除瘙痒症而过分抓挠或揉蹭的话,会出现红斑、龟裂、溃疡、风团、色素沉着等,再持续的话,皮肤会增厚。(Greaves et al,The Lancet.,348,pp.938-40,1996)

瘙痒在临床学上具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原本不会引发瘙痒症的非常弱的刺激下也会感到瘙痒的因过敏性导致的瘙痒症(hyperknesis),另外一种是用针刺痛的痛症一样的瘙痒症,是与瘙痒症无关的异质性相关过敏性(allokness)瘙痒。这两种瘙痒症的发病起因于各种外部因素(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皮疹、结节性痒疹、疥螨病、慢性单纯苔藓、昆虫咬伤、钱币状湿疹),若为去除引发的瘙痒症而抓挠皮肤,由此引发一连串的瘙痒症,造成伴随瘙痒症的炎症性疾病增加的恶性循环。(李甲錫,Allergy asthma respir Dis2(1):8-15,March 2014)瘙痒症与皮肤的炎症反应错综复杂,瘙痒症抑制的阻断可被视为治疗由此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先行技术问题。当前使用较多的瘙痒症抑制剂即抗组胺药则对过敏引发的瘙痒症不太有效。其原因是组胺不过是引发瘙痒症的各种途径之一。(Buddenkotte J,Steinhoff M.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y of pruritus in allergic and atopic diseases.Allergy 2010;65:805-821.)瘙痒症的缓解、炎症的缓解、减少物理刺激导致的挠痒等综合问题的解决将提供引发皮肤瘙痒症的各种疾病的解决办法。

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的相互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白介素-31(IL-31)属于白介素-6类,构成为由白介素-31rA(IL-31receptor A)和OSMR(Oncostain M receptor:抑瘤素-M受体)构成的异二聚受体复合物(Heterodimeric receptor complex)。白介素-31在接近环境的皮肤组织的先天免疫(innate imunity)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中起到重要作用。白介素-31的表达增加除了与包括过敏等瘙痒症的疾病有关之外,还与过敏(allergy)或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有关。(C.Cornelissen et al.European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91(2012)552-566)白介素-31的处置引发不完全的表皮厚度、妨碍表皮形成、引发基底层(stratum basale)的排列变更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分化的恶化(Cornelissen,C.J.Allergy Clin.Immunol.2012,129,426-33.),利用白介素-31过度表达的老鼠的实验中表明引发了严重的瘙痒症(severe pruritus)脱发(Alopecia)和皮肤损伤(Dillon,S.R.Nat.Immunol.2004,5,752-760.)尤其,对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慢性皮疹(c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等瘙痒症相关疾病起到重要作用。(Sonkoly,E.et al.J.Allergy Clin.Immunol.2006,117,411-17.,Raap,U.et al.Exp.Dermatol.2010,19,464-66.)

白介素-33(IL-33)存在于皮肤表面的细胞内。当过分抓挠或受到花粉、螨虫等的刺激时,就会从细胞出来,与白血球结合而引发过敏。特应性皮炎患者具有的白介素-33较多,最近在通过操作基因来增加比野生型多约10倍白介素-33的利用老鼠的实验中,老鼠的脸和腿、尾巴等出现了瘙痒且皮肤增厚的特应性皮炎症状。基因操作老鼠的分泌作为瘙痒基础的组胺的肥胖细胞比野生型增加了约3倍。(Imai et al.PNAS,2013,vol.110,no.34,13921-1392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BIOLAND有限公司,未经SKBIOLAND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03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