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刮墨刀腔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0392.3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4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吉亚·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麦得利速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 |
地址: | 丹麦贝***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刮墨刀腔 | ||
一种用于滚筒印刷单元的刮墨刀腔系统的组合刮墨刀腔(1),该刮墨刀腔(1)包括具有开放通道(8)的前侧,其中该刮墨刀腔由两个组合型材形成,即具有前侧和后侧的开放型材(30)与具有前侧和后侧的闭合型材(33),其中开放型材的前侧(31)与闭合型材的后侧(35)接合,由此实现低重量、高强度、强耐腐蚀性、易清洁的表面、油墨浪费减少、精美外观以及改善的工作环境。此外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上述优点的刮墨刀腔系统,其中能够更快更简易地更换刮墨刀而无需使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包括两个组合型材的组合刮墨刀腔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滚筒印刷单元的刮墨刀腔系统的组合刮墨刀腔,该刮墨刀腔包括具有开放通道的前侧。
此外,本发明涉及刮墨刀腔系统,该刮墨刀腔系统用于包括刮墨刀腔、夹轨和刮墨刀的滚筒印刷单元。
此外,本发明涉及刮墨刀腔系统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用于胶板印刷、柔性印刷和其他种类印刷的滚筒印刷单元中,使用包括所谓刮墨刀腔的系统是有利的。刮墨刀腔是油墨容器,其通过所谓刮墨刀紧紧贴在传墨辊上,将油墨从容器转移至该辊子,辊子将油墨转移至其他辊子,形成印刷工艺的一部分。
刮墨刀腔可长达几米,主要由面向辊子的前侧构成,前侧包括开放通道和两个或更多个固定至刮墨刀腔室的刮墨刀。这些刮墨刀薄而细长,其轴向侧牢固地接合至刮墨刀腔,且其相对侧在一定弹簧力作用下抵靠在辊子上。
刮墨刀腔通常由金属制成,优选由铝制成,这是由于所需的机械特性与1米或更长的长度有关,其例如有可能为挤压铝。不锈钢也是一种选择,但是相比例如铝,该材料更贵也更重。
刮墨刀腔的材料的选择也取决于要使用的油墨,底漆和漆。如今,例如使用的油墨是碱性的,因此导致铝的刮墨刀腔腐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尝试了将刮墨刀腔或者至少其与腐蚀性油墨接触的前侧用聚四氟乙烯(PTFE)涂覆。
然而,这似乎是不利的,因为聚四氟乙烯(PTFE)对pH不完全耐受,因此能够被某些油墨,漆和底漆溶解。或者,可以通过镀镍或镀铬来涂覆金属。但是,即使有可能,这也非常困难,特别是当刮墨梁是铝制时。
刮墨刀腔和表面涂层同时都要耐受清洁液体,其中例如乙醇也能溶解聚四氟乙烯(PTFE)。
通常在刮墨刀腔系统中使用两个刮刀刀片,其中一个刮刀抵着辊子密封墨室,另一个刮刀抵着辊子密封墨室并为辊子提供均匀的油墨层;相比辊子从开放的油墨容器中收集油墨的系统,这些功能是有利的,因为该系统难以实现均匀和精确的油墨转移。
尽管采用这个通用名称,刮墨刀也能够由合成材料制备,其为印刷单元中的磨损部件。刮墨刀是置于传墨辊,例如光栅辊上的薄刀片。
根据辊子的质量和油墨,刮墨刀的使用寿命在一天到几周之间,之后必须更换。为了更换刮刀,根据现有技术,刮墨刀腔通常必须从印刷单元中取出,这是不利的。在拆下设置在刮墨刀腔上的夹轨并将刮墨刀保持夹紧在夹轨和刮墨刀腔之间后,能够更换刮墨刀,之后再次安装夹紧导轨。
根据现有技术,该夹轨通过多个螺钉被拧至刮墨刀腔上,这意味着一些缺点。首先,必须松开和拧紧大量螺钉(刮墨刀腔每米10个螺钉),使得更换过程很慢。其次,众所周知的问题是,由于螺钉系统意味着螺钉周围的压力升高,因此夹轨不能非常均匀地夹紧在刮刀上。其后果是刮刀不是均匀地位于滚筒上,而是“闪动”,即具有像波浪一样的形状。刮墨刀和辊子之间的这种间距的变化即使非常小,几微米的数量级,也会导致涂覆在辊子上的油墨不均匀,从而降低了打印质量。此外,在螺丝之间的区域,油墨可能渗透到刮墨刀和夹轨之间以及刮墨刀和刮墨刀腔之间,进一步增强了“闪动”效果并且需要频繁清洁。第三,需要工具来松开和拧紧螺丝。在工作期间,如果不能用这个工具来更换,例如由于一个同事放错了工具,可能会成为刺激工人的一大源头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麦得利速股份公司,未经丹麦得利速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03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