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及使用了该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的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3185.3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5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权田裕一;鬼头贤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30 | 分类号: | H01M10/30;H01M2/02;H01M2/06;H01M2/10;H01M2/14;H01M2/16;H01M4/42;H01M4/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郑雪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元 使用 电池组 | ||
1.一种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包括:
柔性袋体,该柔性袋体由柔性膜形成;
隔离片材,该隔离片材液密性地结合于所述柔性袋体的内侧,并以不允许液体连通的方式区划出正极室和负极室;
正极,该正极包含氢氧化镍和/或羟基氧化镍,且被收纳于所述正极室;
正极电解液,该正极电解液包含碱金属氢氧化物,且被收纳于所述正极室而浸渍所述正极;
负极,该负极包含锌和/或氧化锌,且被收纳于所述负极室;以及
负极电解液,该负极电解液包含碱金属氢氧化物,且被收纳于所述负极室而浸渍所述负极,
所述隔离片材具备隔板结构体以及具有开口部的柔性膜,该隔板结构体包含具有氢氧化物离子传导性但不具有透水性的隔板,
所述隔板结构体沿着所述隔板的外周缘具备框架,所述隔板结构体和构成所述隔离片材的柔性膜借助所述框架而液密性地接合,所述隔板结构体将所述开口部液密性地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构成所述柔性袋体的所述柔性膜和构成所述隔离片材的所述柔性膜分别包含树脂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所述柔性袋体包括一对柔性膜,所述一对柔性膜的外周缘的至少上端部以外的部分通过热封而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构成所述隔离片材的所述柔性膜的外周缘的至少上端部以外的部分以夹持于所述一对柔性膜的状态与所述一对柔性膜一同通过热封而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所述框架为树脂框架,所述树脂框架和构成所述隔离片材的所述柔性膜通过粘合剂和/或热封而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在所述正极室中具有正极侧剩余空间,该正极侧剩余空间的容积允许伴随充放电时的正极反应而产生的水分量增减,并且,在所述负极室中具有负极侧剩余空间,该负极侧剩余空间的容积允许伴随充放电时的负极反应而产生的水分量减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所述柔性袋体、所述隔离片材、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纵向设置,在所述正极室的上方具有所述正极侧剩余空间,并且,在所述负极室的上方具有所述负极侧剩余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所述隔板包含无机固体电解质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体的相对密度为90%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体包含层状双氢氧化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所述隔板结构体在所述隔板的单面或两面还具备多孔质基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体为膜状或层状的形态,该膜状或层状的无机固体电解质体形成在所述多孔质基材上或所述多孔质基材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镍锌电池单元电池包,其中,
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多孔质基材的所述负极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31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绕型电池
- 下一篇:无线充电服务方法及无线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