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绕型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3795.3 | 申请日: | 2016-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5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古结康隆;冈崎祯之;和田崎勝久;末弘祐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2/02;H01M2/26;H01M2/34;H01M4/02;H01M4/13;H01M6/1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绕 电池 | ||
一种卷绕型电池,其具有电极组,该电极组是将第1电极和第2电极隔着分隔件进行卷绕而形成的,并且具有第1端面和第2端面,第1电极具有第1集电体片和形成于第1集电体片的表面的第1活性物质层,第2电极具有第2集电体片和形成于第2集电体片的表面的第2活性物质层。第1集电体片在配置于电极组的第1端面的端部具有第1未涂敷部,该第1未涂敷部在两侧的表面均没有第1活性物质层,第1未涂敷部的边缘面至少局部被绝缘层覆盖,在第1端面,绝缘层的端部比分隔件的端部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绕型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电池盒的卷绕型电池,该电池盒具有外径较小的筒状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便携式设备的高性能化呈现异常显著的发展。这样的便携式设备的电源希望小型且高容量。另一方面,高容量电池的制造随着电池小型化而变得越发困难。
专利文献1示出一种电池,该电池具有小型圆筒型的金属罐和用于封闭该开口部的封口构件。在金属罐中收纳有卷绕型的电极组。电极组包含第1电极和第2电极,并且在电极之间夹设有分隔件。分隔件在电极组的端面突出,用以防止极性不同的电极与金属罐的接触、一个电极的端部与另一个电极的端部的短路。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公报第2012/111061号手册
发明内容
在制造圆筒型的卷绕型电池的情况下,需要将电极组插入电池盒的筒状部。此时,通常进行利用夹具将电极组压入筒状部的作业。此时,如专利文献1所示,当柔软的分隔件从电极组的端面突出时,端面容易变形。电极组的端面的变形不仅是导致电极组向筒状部的插入变得困难的原因,而且是引起内部短路的原因。筒状部的外径越小,就越难以避免这样的电极组的端面的变形。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卷绕型电池,该卷绕型电池具有:发电要件;以及电池盒,其用于收纳发电要件,电池盒具有金属制的筒状部,发电要件具有:第1电极;第2电极,其与第1电极的极性不同;分隔件,其介于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以及电解质。第1电极和第2电极隔着分隔件进行卷绕而形成具有第1端面和与第1端面相反一侧的第2端面的电极组,第1电极具有第1集电体片和形成于第1集电体片的表面的第1活性物质层。第1集电条与第1集电体片电连接,第2电极具有第2集电体片和形成于第2集电体片的表面的第2活性物质层。第2集电条与第2集电体片电连接,第1集电体片在配置于电极组的第1端面的端部具有第1未涂敷部,该第1未涂敷部在两侧的表面均没有第1活性物质层。第1集电条与第1未涂敷部相连接,第1未涂敷部的边缘面至少局部被绝缘层覆盖,在第1端面,绝缘层比分隔件突出。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极组的端面难以变形、内部短路难以发生的卷绕型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表示具有与第1集电条相连接的第1未涂敷部的第1电极的图,图1的(a)是概略表示具有与第1集电条相连接的第1未涂敷部的第1电极的俯视图、图1的(b)是该Ib-Ib线剖视图。
图2是概略表示具有与第1集电条相连接的第1未涂敷部并且第1未涂敷部被绝缘层所覆盖的第1电极的图,图2的(a)是概略表示具有与第1集电条相连接的第1未涂敷部并且第1未涂敷部被绝缘层所覆盖的第1电极的俯视图、图2的(b)是该IIb-IIb线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3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