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密接性优异的表面处理铝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表面处理铝材/树脂的接合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5520.3 | 申请日: | 2016-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9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真一;三村达矢;本川幸翁;前园利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UACJ |
主分类号: | C25D11/04 | 分类号: | C25D11/04;C25D11/06;C25D1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密接性 优异 表面 处理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接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密接性优异的表面处理铝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表面处理铝材及被覆于其形成有氧化涂膜的表面的树脂的表面处理铝材/树脂的接合体,表面处理铝材在表面形成有氧化涂膜,氧化涂膜包括形成于表面侧的厚度20~500nm的多孔性铝氧化涂膜层及形成于基体侧的厚度3~30nm的隔离型铝氧化涂膜层,多孔性铝氧化涂膜层中形成有直径5~30nm的小孔,多孔性铝氧化涂膜层与隔离型铝氧化涂膜层的界面所产生的龟裂长度为界面长度的5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施了表面处理的铝材及其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表面具有铝氧化涂膜的树脂密接性优异的表面处理铝材、以及稳定地制造其的方法,进而涉及一种所述表面处理铝材/树脂的接合体。
背景技术
纯铝材或者铝合金材(以下称为“铝材”)轻量且具有适度的机械的特性,并且具有美感、成形加工性、耐蚀性等优异的特征,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容器类、结构材、机械零件等中。这些铝材有时也会直接使用,另一方面也多会通过实施各种表面处理而附加及提高耐蚀性、耐磨性、树脂密接性、亲水性、防水性、抗菌性、设计性、红外放射性、高反射性等功能来使用。
例如,作为使耐蚀性以及耐磨性提高的表面处理法,广泛使用阳极氧化处理(所谓的铝阳极化(alumite)处理)。具体而言,如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通过将铝材浸渍于酸性的电解液中并利用直流电流进行电解处理,而使铝材表面上形成厚度为数~数十微米(μm)的阳极氧化涂膜,对应于用途而提出有各种处理方法。
而且,特别是作为使树脂密接性提高的表面处理法,提出有如专利文献1的碱性交流电解法。即,在铝材表面形成如下氧化涂膜,所述氧化涂膜包括厚度20~500nm的多孔性铝氧化涂膜层及形成于基体侧的厚度3~30nm的隔离型铝氧化涂膜层,所述多孔性铝氧化涂膜层中形成有直径5~30nm的小孔,所述铝材表面整体中的所述多孔性铝氧化涂膜层与隔离型铝氧化涂膜层的合计厚度的变动宽度为所述合计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50%以内。具体而言,使用铝材的电极与对电极,将pH为9~13、液温为35~85℃、且溶解铝浓度为5ppm以上且1000ppm以下的碱性水溶液作为电解溶液,在频率为20~100Hz、电流密度为4~50A/dm2及电解时间为5~60秒钟的条件下进行交流电解处理,由此而获得所述氧化涂膜。
然而,近年来判明:即便使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且在同一电解条件下进行处理,根据制造设备的构成不同也存在树脂密接性未必提高的情况。具体而言判明:当对卷绕为线圈状的铝板或长条的挤压铝型材这样的宽大铝材进行所述电解处理时,在进行所谓的连续处理,即为了提高生产性而在铝材与对极之间一直通电并且将铝材连续搬送并供给至电解槽中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发挥树脂密接性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铝手册(Aluminum Handbook)》第7版、179~190页、2007年、一般社团法人日本铝协会
非专利文献2:日本工业标准JIS H8601、《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涂膜》(1999)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1887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要是在对长条的铝材实施连续处理的情况下,树脂密接性优异的表面处理铝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所述表面处理铝材/树脂的接合体。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UACJ,未经株式会社UACJ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5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