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弹性的底盘导杆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6442.9 | 申请日: | 2016-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7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P·伦佩尔;H·克雷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弹性 底盘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弹性的底盘导杆(1),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滑动接合杆(2a、2b)的滑动接头(2),其中,两个滑动接合杆(2a、2b)相对彼此可轴向运动,用于改变所述弹性的底盘导杆(1)的刚度。根据本发明,第一滑动接合杆(2a)与活塞(3)连接,其中,所述活塞(3)基本上居中地、然而在轴向上可运动地布置在第二滑动接合杆(2b)上的活塞空间(4)中,其中,此外,所述活塞(3)将所述活塞空间(4)划分为两个腔(4a、4b)并且与在各个腔(4a、4b)中布置的至少一个减振元件(5)共同作用用于减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弹性的底盘导杆,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滑动接合杆的滑动接头,其中,两个滑动接合杆相对彼此可在轴向上运动,用于改变所述弹性的底盘导杆的刚度。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底盘中,在用于底盘导杆和车轴支架之间的连接为一方面以及用于底盘导杆和车轮支架之间的连接为另一方面的悬置装置中,通常使用橡胶支承件。该橡胶支承件的设计总是从用于运动的、精确的行驶特性的刚性橡胶支承件和用于舒适的行驶特性的软橡胶支承件折衷。底盘导杆的刚度不能调整。
由普遍已知的现有技术已知在车辆的底盘区域中不同的橡胶支承件。一方面已知具有限定刚度的纯机械的橡胶支承件。此外已知具有固定的或变化的刚度的液压减振橡胶支承件。此外已知具有磁流变液体或磁流变弹性体的橡胶支承件,其中,刚度能够通过磁场来变化。
例如,DE 696 22 141 T2公开了用于制造和应用具有变化的刚度的悬架衬套(Federungsbuchse)的方法,该悬架衬套用于控制在机动车中的底盘导杆和机动车的框架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该悬架衬套具有变化的刚度,该变化的刚度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包含磁流变弹性体或胶体,能够在宽的范围上变化地调整所述弹性体或胶体的刚度,而且通过能够控制的磁场来调整。变化的能够控制的磁场借助电磁结构产生,该电磁结构完全集成到悬架衬套结构中作为结构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实现用于车辆的弹性的底盘导杆,所述弹性的底盘导杆的刚度能够被调整。
根据本发明,第一滑动接合杆与活塞连接,其中,该活塞基本上居中地、然而在轴向上可运动地布置在第二滑动接合杆上的活塞空间中,其中,该活塞此外将活塞空间划分为两个腔并且为了减振与在各腔中布置的至少一个减振元件共同作用。因此,活塞具有两个活塞面。第二滑动接合杆尤其构造为空心轴并且设置用于接收第一滑动接合杆。因此,第一滑动接合杆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二滑动接合杆内。基本上居中地布置活塞应理解为:该活塞在初始位置中虽然居中地布置,然而在力加载弹性的底盘导杆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因此,该活塞在活塞腔中的轴向移动实现减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元件是不可压缩的流体,该不可压缩的流体在活塞的轴向移动时通过至少一个流体管路在两个腔之间循环。该不可压缩的流体尤其是油。因此,该至少一个减振元件构造为液压减振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流体管路具有能够切换的阀元件,用于调节流体循环。在此,该阀元件优选地构造为能够变化的节流阀。此外,所述至少一个流体管路构造在第二滑动接合杆中。
此外,所述至少一个流体管路优选地构造在活塞中并且与能够切换的隔片共同作用用于调节流体循环。尤其在活塞中构造有多个轴向地构造的流体管路,以便在隔片打开时实现高的流率(Durchflussrate)。
特别优选地,所述能够切换的隔片能够由致动器控制。为此,隔片通过切换元件与该致动器作用连接,其中,该致动器通过切换元件旋转隔片并且由此改变在活塞中的至少一个流体管路的横截面。
有利地,活塞能够通过在轴向上至少间接作用到该活塞上的两个压力弹簧回位到在活塞空间中的初始位置中。在此,两个压力弹簧在轴向上相对置地至少间接地作用到活塞上。该活塞尤其通过连接杆与第一滑动接合杆连接,使得弹簧力间接地通过连接杆施加到活塞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64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