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化性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41751.5 | 申请日: | 2016-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9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须藤昌宏;安藤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44 | 分类号: | C08F2/44;C08F292/00;C09J4/04;C09J1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吴宗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粘接性、适于形成白色系的固化树脂部的固化性组合物和粘接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2-氰基丙烯酸酯由于其高的阴离子聚合性,可根据被粘接体表面和空气中的水分等的阴离子种类,在短时间内聚合而固化,因此可广泛用作粘接物品之间的瞬间粘接剂、填充剂等的原料。
另外,氧化钛可广泛用作在可获得白色度高的膜等的涂料等中配合的颜料。
近年来,已知有如下技术:为了掩蔽物品的表面的不良等、且容易判断是否完成了在规定位置涂布、填充等,使用同时含有2-氰基丙烯酸酯和活性高的将氧化钛的表面改性了的氧化钛系颜料的液体组合物,形成白色固化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2-氰基丙烯酸酯为主成分、配合有用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而成的组合物。
另外推测,由于当使用这样的组合物例如粘接白色物品之间而制作复合物时,由固化树脂部构成的接合部与物品同为白色,因而得到了外观性高的复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260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组合物中,虽然在储存的稳定性、使用后的隐蔽性方面显示出一定效果,但存在粘接速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迅速地进行保存稳定性优异、物品表面的不良部分(基底)的隐蔽性优异的固化树脂部(膜等)的形成等的固化性组合物、以及保存稳定性和粘接性优异的粘接剂组合物。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对包含以往公知的2-氰基丙烯酸酯和含氧化钛粒子作为瞬间粘接剂的主成分的、进一步改良保存稳定性的固化树脂形成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作为含氧化钛粒子,当使用含有氧化钛和氧化硅两者的粒子时,得到了优异的固化树脂形成材料。
即,本发明是包含2-氰基丙烯酸酯、以及含有氧化钛和氧化硅的粒子的固化性组合物。另外,另一本发明是包含2-氰基丙烯酸酯、以及含有氧化钛和氧化硅的粒子的粘接剂组合物。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适于保存稳定性优异,物品表面的不良部分(基底)的隐蔽性优异的白色系的固化树脂部(膜等)的形成、和粘接多个物品而成的一体化物的形成。由于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的粘接速度高,因而具有提高使用时的作业性或生产力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粘接剂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和粘接性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是包含2-氰基丙烯酸酯、以及含有氧化钛和氧化硅的粒子(以下,称为“复合粒子”)的液体组合物。
上述2-氰基丙烯酸酯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氰基丙烯酸(环)烷基酯、氰基丙烯酸烯基酯、氰基丙烯酸炔基酯、氰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氰基丙烯酸卤代烷基酯、氰基丙烯酸卤代烷氧基烷基酯等。本发明中使用的2-氰基丙烯酸酯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组合。
作为上述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举出2-氰基丙烯酸甲酯、2-氰基丙烯酸乙酯、2-氰基丙烯酸正丙酯、2-氰基丙烯酸异丙酯、2-氰基丙烯酸正丁酯、2-氰基丙烯酸异丁酯、2-氰基丙烯酸正己酯、2-氰基丙烯酸正辛酯、2-氰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氰基丙烯酸环己酯、2-氰基丙烯酸苯酯、2-氰基丙烯酸苄酯等。
作为上述氰基丙烯酸烯基酯,可举出2-氰基丙烯酸丙烯酯等。
作为上述氰基丙烯酸炔基酯,可举出2-氰基丙烯酸丙炔酯等。
作为上述氰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可举出2-氰基丙烯酸甲氧基甲酯、2-氰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2-氰基丙烯酸甲氧基丁酯、2-氰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
作为上述氰基丙烯酸卤代烷氧基烷基酯,可举出2-氰基丙烯酸-2-氯乙酯、2-氰基丙烯酸-2-氯乙氧基乙酯、2-氰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等。
作为上述2-氰基丙烯酸酯,从组合物的流动性、固化性、粘接速度等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氰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含有烷基部的碳数为1~4的氰基丙烯酸烷基酯。
上述复合粒子是提高本发明固化性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的成分,是含有氧化钛和氧化硅的粒子。上述复合粒子还可以含有后述的其他材料。予以说明,该复合粒子中含有的氧化钛和氧化硅的合计量的比例,相对于复合粒子的总体,优选为90~100质量%、更优选为95~100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亚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东亚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17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