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衬套轴承以及具有该衬套轴承的轴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2191.5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0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昇;山口圣;菊池宏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5/02 | 分类号: | F16C35/02;F16C17/02;F16C27/06;F16C3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套 轴承 以及 具有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异响产生的衬套轴承以及具有该衬套轴承的轴承机构。凸缘部13具有板状部13I和从板状部13I向轴向X一侧突出的突部13J。凸缘部13相对于外壳2的被嵌入槽2b,在轴向X上具有过盈量。凸缘部13的端面13B与形成外壳2的被嵌入槽2b、并位于轴向X另一侧的壁面2D相接触,在板状部13I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突部13J与形成外壳2的被嵌入槽2b、并位于轴向一侧的壁面2C相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衬套轴承以及具有该衬套轴承的轴承机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以轴可沿其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轴的衬套轴承以及具有该衬套轴承的轴承机构为人们所知。例如,提出了一种衬套轴承,其被设置于转向装置中的外壳与齿条轴之间,并支承齿条轴以使齿条轴可滑行移动(例如,参见对比文件1)。
专利文件1所公开的衬套轴承具有凸缘部,该凸缘部被插入到形成于外壳的沟槽中,由此衬套轴承被安装于外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71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件1所公开的衬套轴承以及外壳的结构中,在外壳的轴向上,凸缘部与外壳之间存在间隙。由于该间隙的存在,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会因振动而使衬套轴承沿轴向移动,凸缘部碰撞到外壳,导致异响的产生。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异响产生的衬套轴承和具有该衬套轴承的轴承机构。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轴承机构包括:外壳,其呈圆筒形,内周面上形成有被嵌入槽;衬套轴承,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上;以及轴,其由所述衬套轴承支承,所述衬套轴承具有圆筒状的衬套主体与凸缘部,该凸缘部从所述衬套主体向其径向外侧突伸,以嵌入到所述被嵌入槽;所述凸缘部具有板状部与突部,该突部从所述板状部向所述衬套主体的轴向一侧突出,所述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外壳的被嵌入槽在所述轴向上具有过盈量,所述凸缘部的一部分与形成所述外壳的被嵌入槽并位于所述轴向另一侧的面相接触,在所述板状部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突部与形成所述外壳的被嵌入槽并位于所述轴向一侧的面相接触。
所述板状部,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轴向的一个端部,向所述衬套主体的外侧突伸,所述突部在所述板状部的顶端,可向所述轴向的一侧突出。
另外,所述板状部,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轴向的一个端部,沿所述衬套主体的圆周方向延伸,所述突部在所述板状部的顶端,可向所述轴向的一侧突出。
另外,由所述衬套轴承支承的所述轴可以是转向装置的齿条轴。
另外,本发明的衬套轴承设置于呈圆筒形且内周面形成有被嵌入槽的外壳与轴之间,所述衬套轴承具有圆筒状的衬套主体以及凸缘部,该凸缘部从所述衬套主体向其径向外侧突伸,以嵌入到所述被嵌入槽,所述凸缘部具有板状部与突部,该突部从所述板状部向所述衬套主体的轴向一侧突出,所述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外壳的被嵌入槽在所述轴向上具有过盈量,所述凸缘部的一部分与形成所述外壳的被嵌入槽并位于所述轴向另一侧的面相接触,在所述板状部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突部与形成所述外壳的被嵌入槽并位于所述轴向一侧的面相接触。
所述板状部,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轴向的一个端部,向所述衬套主体的外侧突伸;所述突部,在所述板状部的顶端,可向所述轴向的一侧突出。
另外,所述板状部,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轴向的一个端部,沿所述衬套主体的圆周方向延伸;所述突部,在所述板状部的顶端,可向所述轴向一侧突出。
所述轴,可以是转向装置的齿条轴,其由所述衬套轴承支承。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21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