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的离合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4551.5 | 申请日: | 201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3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埃尔马·洛伦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10 | 分类号: | F16D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混合 动力 驱动 离合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包括离合器装置、壳体和第一驱动发动机,该离合器装置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其中,输入端和输出端能够绕着共同的旋转轴线转动,第一输入端与第一驱动发动机扭矩传递式连接,第二输入端能够与第二驱动发动机连接,第一离合器被安置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第二离合器被安置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并且第三离合器被安置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壳体内部空间,所述壳体内部空间能够填有冷却液,在壳体内部空间中安置离合器装置和第一驱动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的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具有被设计为电机的第一驱动发动机和被设计为内燃机的第二驱动发动机。机动车的驱动装置能够是混合动力装置,即以第一和/或第二驱动发动机的任意组合实现。为此,在机动车的驱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设置离合器装置。
DE 10 2009 059 944 A1涉及一种用于能通过混合动力驱动的机动车的离合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驱动装置。该技术问题借助一种驱动装置解决。
已知改进的驱动装置能够如此实现,即使得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离合器装置、壳体和第一驱动发动机。该离合器装置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能够绕着共同的旋转轴线转动。第一输入端与第一驱动发动机扭矩传递式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驱动发动机能够连接。第一离合器被安置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第二离合器被安置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三离合器被安置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壳体内部空间。壳体内部空间能够填有冷却液。在壳体内部空间中安置离合器装置和第一驱动发动机。
这种设计方案中的优点在于,能够借助冷却液将离合器装置和第一驱动发动机一起冷却。由此避免第一驱动发动机和离合器装置过热。
在一种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发动机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被安置在第一离合器和/或第二离合器的径向外侧。转子至少部分地与第一离合器和/或第二离合器轴向相叠。在转子的径向外侧安置定子。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在于,驱动装置在轴向上被设计得特别紧凑。此外,能够将较大扭矩通过驱动发动机引入离合器装置。
在一种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在径向上等高地并且在轴向上相互偏离地安置。第一离合器包括第一摩擦片支架,并且第二离合器包括第二摩擦片支架。第一摩擦片支架具有第一内齿部。第二摩擦片支架具有第二内齿部。第一摩擦片支架和第二摩擦片支架扭矩传递式地与转子连接。离合器装置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将转子扭矩传递式地与第一摩擦片支架和第二摩擦片支架连接。
在一种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地将连接件设计为U形。备选地,设计连接件为盘形或圆柱形。
然而,所述技术问题还通过另一种驱动装置解决。
已知改进的驱动装置能够如此实现,即使得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离合器装置、壳体和第一驱动发动机。该离合器装置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能够绕着共同的旋转轴线转动。第一输入端与第一驱动发动机扭矩传递式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驱动发动机能够连接。第一离合器被安置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第二离合器被安置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一壳体内部空间和第二壳体内部空间。第二壳体内部空间能够填有冷却液。第一壳体内部空间基本没有冷却液。在第二壳体内部空间中安置离合器装置,并且在第一壳体内部空间中安置第一驱动发动机。
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在第一驱动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的法兰损耗(Flanschverluste)。由此,驱动装置能够以特别节能的方式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45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