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气设备的接线单元、电气设备系统和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4756.3 | 申请日: | 201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1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S·里茨;J·奥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22 | 分类号: | H01R9/22;H01R31/02;H01R9/24;H02M7/00;H01R31/06;H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金林辉;吴鹏 |
地址: | 德国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气设备 接线 单元 系统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电气设备系统,具有第一电气设备和第二电气设备、连接排以及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二接线单元,
其中,第一电气设备以能拆松的方式与第一接线单元(30)连接,
其中,第二电气设备以能拆松的方式与第二接线单元(130)连接,
其中,第一电气设备的电压输出端借助于第一接线单元(30)和第二接线单元(130)和连接排(9,12)与第二电气设备的电压输入端导电地连接,
其中,第一接线单元(30)具有第一接纳部件(17),第二接线单元(130)具有第二接纳部件(17),
其中,第一接纳部件和第二接纳部件(17)分别具有用于接纳接线件的第一接纳部段(90,91,92,93,94,95,96)和第二接纳部段(5,6),
其中,各一个接线件被接纳在第一接纳部段(90,91,92,93,94,95,96)中,
其中,在第一接线单元(30)的第二接纳部段(5,6)中接纳有接线件,
其中,在第二接线单元(130)的第二接纳部段(5,6)中没有接纳接线件,
其中,第一接纳部件和第二接纳部件(17)是同样类型的,
其中,第一接线单元(30)和第二接线单元(130)分别具有盖部件(60),其中,相应的盖部件(60)以能拆松的方式与相应的接纳部件(1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系统,
其特征在于,
第一电气设备被设计为供电模块(1)并且具有整流器,
其中,第二电气设备被设计为轴模块(2,3,4)并且具有逆变器,
其中,整流器的电压输出端与第一接线单元(30)的两个相应的接线件导电地连接,逆变器的电压输入端与第二接线单元(130)的两个相应的接线件导电地连接,
其中,第一接线单元(30)的各一个接线件与第二接线单元(130)的各一个接线件借助于连接排(9,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系统,
其特征在于,
第一接线单元(30)具有三个接线件,
其中,三相交流电源的各一相与供电模块(1)的相应的电压输入端借助于相应的接线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设备系统,
其特征在于,
第二接线单元(130)具有三个接线件,
其中,由逆变器产生的三相交流电压的各一相借助于各一个接线件与机器的相应的电压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气设备系统,
其特征在于,
接纳部件(17)具有用于两个接线件的两个第二接纳部段(5,6),
其中,在第二接纳部件(17)的第二接纳部段中接纳有用于与供电模块(1)的制动电阻导电地连接的接线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气设备系统,
其特征在于,
电气设备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9,20),
其中,连接部件(19,20)借助于与相应的接纳部件(17)材料结合地连接的插口(36,37)将供电模块(1)和/或轴模块(2,3,4)与低电压供给装置导电地连接,
和/或其中,供电模块(1)和轴模块(2,3,4)的相应的低电压输入端借助于插口(36,37)和连接部件(19,20)相互导电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气设备借助于螺纹部件与第一接线单元(30)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电气设备借助于螺纹部件与第二接线单元(130)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一个汇流排被接纳在第一接纳部段(90,91,92,93,94,95,96)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接线件以能拆松的方式与相应的接纳部件(1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47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