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菊糖对鼻窦炎的预防作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5345.6 | 申请日: | 201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1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斯蒂芬·泰斯;卡洛琳·西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糖业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33 | 分类号: | A61K31/733;A61P11/02;A61P11/00;A23L29/244;A23L33/125;C08B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郭冉柠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窦炎 预防 作用 | ||
本发明涉及一包含GFn‑和Fm‑化合物的菊糖组合物,尤其用于降低鼻窦炎风险,优选用于预防所需受试者的鼻窦炎,以及含有所述菊糖组合物的食品、饮料和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包含GFn-和Fm-化合物的菊糖组合物,尤其用于降低鼻窦炎风险,优选用于预防所需受试者鼻窦炎,以及含有所述菊糖组合物的食品、饮料和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鼻旁窦炎症通常称为鼻窦炎。鼻窦炎通常涉及鼻腔通道内的气腔炎症。它可能由病毒或细菌生物体、过敏、鼻窦的特别刺激或自身免疫问题引起。然而,大多数病例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一般来说,鼻窦炎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即急性鼻窦炎是指持续达四周的新感染、复发性急性鼻窦炎一年内发生四次或四次以上的急性鼻窦炎、亚急性鼻窦炎表现为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的过渡、慢性鼻窦炎表现为超过12周的鼻窦炎体征和症状、以及慢性鼻窦炎急性恶化,表现为慢性鼻窦炎的体征和症状恶化,但在治疗后返回到基线。鼻窦炎的最常见形式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窦炎,特别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还有腺病毒或其他病毒类型引起的。事实上,在发达国家,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人们寻求医疗帮助最常见的原因。
鼻窦感染症状通常包括窦性头痛、面部压痛、鼻窦压迫或疼痛、发热、鼻涕浑浊变色、喉咙痛和咳嗽。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医疗专业人员的体检来诊断鼻窦感染。细菌性鼻窦炎通常用抗生素治疗。在高收入国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所有抗生素使用中占比高达75%。病毒性鼻窦炎通常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解决,通常涉及使用家庭疗法,例如非处方药和合适的患者行为,例如休息和饮用足够的水。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约为每年6~8例。
但是,全球和全国范围内都需要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以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特别是在儿童中。
鼻窦炎的预防已为本领域所熟知,主要涉及对具有鼻窦炎危险的受试者的行为指导。因此,此类受试者应避免与患有感冒和其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应避免香烟、雪茄和烟斗烟,及时治疗由感冒或过敏引起的不通气,有助于预防鼻窦细菌感染。此外,预防急性感染的策略包括施用不同的免疫刺激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最近,益生菌也被报道可有效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发病率。
为了补充益生菌,必须每天服用大量(数十亿)活益生菌,以确保肠道的持续定植,获得理想的健康益处。
补充益生元可能是另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获得与补充益生菌相同积极的健康效果。益生元模仿人乳寡糖(HMOs)的有益功能特性:它们增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粪便菌落计数(Lohner et al.,Nutrition Reviews,Special Article,vol.72,issue 8,2014,523-531)。
关于婴儿体内益生元有益作用的机制研究已经证明,益生元混合物通过显著改善肠道微生物群来支持免疫发展。反过来,健康的微生物对于免疫系统的发展也是重要的(Chatchatee et al.,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58(4),2014,428-437)。0-2岁婴幼儿补充相应的益生元导致较少的上呼吸道感染(Arslanoglu et al.,The Journal ofNutrition,2008,1091-1095)。
尽管在2岁以上的儿童中肠道微生物群仍然可以通过摄入益生元而改变(Lien etal.,Asia Pac J Clin Nutr,18(3),2009,326-334),但在较大的儿童(10岁以下)中对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发热没有效果(Pérez et al.,Eur J Nutr,vol.49,2010,173-179)。
从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大量鼻窦炎病例以及上述预防或治疗任何年龄的患者的鼻窦炎的努力可以明显看出,现有的预防手段显然不足以防止成人和儿童鼻窦炎的发生。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糖业股份公司,未经南方糖业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5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机器人收获的末端执行器
- 下一篇:侧向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