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6153.7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7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岩坂齐;德永英幸;河西裕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B25J15/06;B65G49/07;A47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于靖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吸 装置 | ||
抽吸装置(10)具有:旋流形成体(1),其形成旋流以应用伯努利效应来抽吸被抽吸物(F);以及壳体(2),其收容旋流形成体(1),对从旋流形成体(1)的凹部(12)流出的流体的流动进行引导。壳体(2)具有引导部(21)、凸缘部(22)以及盖部(23)。引导部(21)对从旋流形成体(1)的凹部(12)沿着端面(13)流出的流体的流动进行限制,将该流体向远离被抽吸物(F)的位置的方向引导。凸缘部(22)在与端面(13)之间形成从凹部(12)流出的流体的流路。盖部(23)固定在旋流形成体(1)的主体(11)的上表面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伯努利效应来抽吸材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用于以非接触的方式来抽吸半导体晶片或玻璃基板等板状部件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应用伯努利定理以非接触的方式抽吸板状部件的装置。在该装置中,在装置下表面上开口的圆筒室内产生旋流,利用该旋流的中心部的负压来抽吸板状部件,另一方面,借助从该圆筒室流出的流体使该装置与板状部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实现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板状部件的抽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12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抽吸液体或粉体等物体的抽吸装置中抑制所抽吸的物体的飞散。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抽吸装置,其具有:柱状的主体;平坦状的端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流体流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凹部内形成流体的旋流或向所述凹部内喷出流体而形成放射流从而产生负压以抽吸被抽吸物;以及引导部,其包围所述凹部的开口部,对从所述凹部沿着所述端面流出的流体的流动进行限制,将该流体向远离所述被抽吸物的抽吸前位置的方向引导。
在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引导部是配置成开口缘比所述端面向所述被抽吸物侧突出的筒状的部件。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引导部的开口缘形成有向内的凸缘部,该凸缘部具有与所述端面对置的面。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引导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直径朝向所述开口缘而缩小的锥部,所述引导部将从所述凹部流出的流体沿着所述内周面引导。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引导部具有架设于另一个开口缘的板状部件,所述板状部件固定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端面相反一侧的面上。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引导部由多个部件构成。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抽吸装置还具有有底筒状的容器,该容器包围所述引导部的外周并且在底面上具有贯通孔,所述主体以所述凹部朝向所述容器的外侧而开口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贯通孔内。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容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直径朝向所述贯通孔而缩小的锥部。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被抽吸物是食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抽吸液体或粉体等物体的抽吸装置中抑制所抽吸的物体的飞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抽吸装置10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旋流形成体1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抽吸装置10的使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安装有垃圾桶3的抽吸装置10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61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器械头清洁系统
- 下一篇:具有双电源的真空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