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外定位处理装置以及头外定位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6814.6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5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寿子;小西正也;藤井优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JVC建伍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S1/00 | 分类号: | H04S1/00;H04R1/10;H04R3/00;H04R5/027;H04S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刘军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处理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头外定位处理装置包括:头戴耳机(43);左右的麦克风(2L、2R);测量部(35),分别测量左右的头戴耳机传递特性;逆滤波器计算部(32),分别计算头戴耳机传递特性的逆滤波器;修正部(33),在频域中修正逆滤波器并计算修正滤波器;以及输入部(31),接受用户输入。修正部(33)在第一频带中,使用预先设定的修正函数修正逆滤波器。在第二频带中,依据根据用户输入选择的修正模式来修正逆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外定位处理装置以及头外定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声场再现技术之一,存在一边通过头戴耳机再现一边生成犹如通过扬声器再现那样的声场的“头外定位头戴耳机技术”。在头外定位头戴耳机技术中,例如使用收听者的头部传递特性(从配置在前面的2ch的虚拟扬声器到左右各个耳朵的空间传递特性)以及外耳道传递特性(从头戴耳机的左右的振动板到各自的外耳道内的传递特性)。
在头外定位再现中,通过设置于收听者本人的耳朵的麦克风对从2通道(以下,记载为ch)的扬声器发出的测量信号(脉冲声音等)进行录音。并且,根据脉冲响应计算头部传递特性,并制作滤波器。通过在2ch的音乐信号上卷积所制作的滤波器,能够实现头外定位再现。
通过在收听者的耳朵(优选外耳道入口)上设置麦克风,能够准确地测量特性。但是,在收听者的外耳道入口设置麦克风的基础上的测量是复杂的。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内置了麦克风的头戴耳机来测量传递特性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自适应信号处理来逐次进行系数更新,使得安装在头戴耳机的内侧的麦克风信号成为希望的特性。通过如此,能够得到希望的目标特性。此外,目标特性例如是在用户的前方设置中心声源时的两耳边的传递特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358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专利文献1的0059段落所记载的式(6)成立,安装于头戴耳机的麦克风的设置位置是重要的。具体地,左右的麦克风需要处于与安装于收听者或者假想了收听者的仿真人头(Dummy head)的耳边的麦克风相同的位置。但是,无法将呈现各种各样的形状的收听者的头部设为与仿真人头相同的形状,麦克风的错位不可避免。难以使安装于头戴耳机的麦克风可靠地位于耳边,会根据收听者而产生错位。
收听者实际听到的声音通过鼓膜进行声音接收,当将沿外耳道传播的声音的振动设为1次振动时,认为在外耳道入口的声音接收信号更准确。因此,由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目标特性是能被安装在头戴耳机的麦克风位置的声音接收信号,因此准确性欠佳。另外,自适应控制的处理成本高,因此期待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更简单的结构实现。
本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外定位处理装置以及头外定位处理方法,其即使在使用了安装于头戴耳机的麦克风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头外定位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头外定位处理装置,包括:头戴耳机,具有左右的输出单元;左右的麦克风,分别安装在所述左右的输出单元;测量部,通过由左右的所述麦克风分别拾取从左右的所述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来分别测量左右的头戴耳机传递特性;逆滤波器计算部,在频域中分别计算左右的所述头戴耳机传递特性的逆滤波器;修正部,在频域中修正所述逆滤波器并计算修正滤波器;卷积运算部,使用空间声学传递特性对再现信号进行卷积处理;滤波器部,对由所述卷积运算部进行卷积处理后的所述再现信号,使用所述修正滤波器进行卷积处理;以及输入部,接受用户输入,该用户输入用于从多个修正模式之中选择最佳的修正模式,其中,所述头戴耳机输出卷积了所述修正滤波器后的所述再现信号,所述修正部在第一频带中,使用预先设定的修正函数修正所述逆滤波器,所述修正部在比所述第一频带高的第二频带中,依据根据所述用户输入选择的修正模式来修正所述逆滤波器,所述修正部在比所述第二频带高的第三频带中,将所述修正滤波器修正为预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VC建伍株式会社,未经JVC建伍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68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