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6977.4 | 申请日: | 201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1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国安谕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体 端面密封层 光学功能层 层叠膜 金属层 树脂层 端面接触 光学功能 量子点层 量子点 整个面 主表面 阻气层 覆盖 劣化 氧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膜,其具有量子点层等光学功能层,能够防止由于氧气等从端面渗透而引起显现量子点的光学功能的部件劣化。本发明的层叠膜具有功能层层叠体及端面密封层,所述功能层层叠体具有光学功能层及层叠于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个主表面的阻气层,所述端面密封层覆盖功能层层叠体的端面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端面密封层从功能层层叠体的端面侧起依次包括端面树脂层、金属层,金属层覆盖端面树脂层的除了与功能层层叠体的端面接触的面以外的整个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等中所使用的层叠膜及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LCD。)作为耗电量较少且省空间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用途正在逐年扩大。并且,在近年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LCD性能改善,要求进一步的省电化、颜色再现性提升等。
伴随对LCD的省电化的要求,提出有为了提高背光(背光单元)中的光利用效率并且提升颜色再现性而在背光中利用将入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的量子点。
所谓量子点,是在三维全方向上移动方向受到限制的电子的状态,半导体的纳米粒子由高势垒立体包围时,该纳米粒子成为量子点。量子点显现各种量子效应。例如,显现电子的状态密度(能级)被离散化的“量子尺寸效应”。根据该量子尺寸效应,能够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大小来控制光的吸收波长或发光波长。
量子点通常分散在包括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等树脂的基质中而作为量子点层,例如,作为进行波长转换的量子点膜,配置于背光与液晶面板之间来使用。
若从背光向量子点膜入射激发光,则量子点被激发并发出荧光。在此能够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的发光特性的量子点,发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的半值宽度窄的光而具体实现白色光。基于量子点的荧光由于半值宽度较窄,因此能够使通过适当地选择波长而获得的白色光成为高亮度或者设计成颜色再现性优异。
量子点存在容易因氧等而劣化,而且发光强度因光氧化反应而下降的问题。因此,量子点膜中,在量子点层的两面层叠阻气膜来保护量子点层。
然而,存在若仅由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的两面,则水分或氧从未被阻气膜覆盖的端面渗透到量子点层,导致量子点劣化的问题。
因此,提出除了量子点层的两面之外,量子点层的周边也由阻气膜等进行密封。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量子点荧光体在浓度0.0~20质量%的范围分散在环烯烃(共)聚合物中而成的组合物,并记载了具有包覆分散有量子点的树脂成型体的整个面的阻气层的结构。并且,记载了该阻气层为在树脂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二氧化硅膜或氧化铝膜而得的阻气膜。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具备包含发光量子点(QD)组的远程荧光体薄膜的显示器背光单元,并记载了用2个阻气膜夹住QD荧光体材料,在被夹在QD荧光体材料的周围周边的2个阻气膜的区域包括具有阻气性的非活动区域的结构。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具备将从光源部发出的彩色光的至少一部分转换为其他彩色光的颜色转换层及密封颜色转换层的不渗透性的密封片的发光装置,并记载了具有以沿着荧光体层的外周、即包围荧光体层的平面形状的方式设置成框形状的第2贴合层,该第2贴合层具有包含阻气性的粘接材料的结构。
另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在具有量子点层(波长转换部)及对量子点层进行密封的包含硅酮等的密封部件的量子点波长转换体中,用密封部件夹住量子点层,并且,在量子点层的周边粘贴密封部件彼此的结构。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02107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3-544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83441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69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