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评估接触系统激活的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真空采血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7254.6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5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D·J·塞克斯顿;莱恩·福赛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A61B5/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王建秀;郗名悦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市***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评估 接触 系统 激活 含有 蛋白酶 抑制剂 真空 血管 | ||
本文公开了包含液体形式的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的真空采血管和其用于评估与受试者的接触系统相关的特征的用途,所述特征包括接触系统激活的内源水平、治疗期间靶向接触系统的组分的药物的内源水平和/或这样的药物的免疫原性。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8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204,644和2015年9月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214,308的申请日的益处。这些引用的申请各自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由于采血过程中离体激活的倾向,使用患者血浆精确测量接触系统激活(contactsystem activation)的体内水平面临着挑战。来自患有与接触系统相关的某些疾病(例如,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患者的血液尤其倾向于离体接触系统激活,因为其缺乏该途径的天然抑制剂——C1抑制剂。因此,测量途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例如,2-链高分子量激肽原)可能高估了患者中存在的接触系统激活的程度,除非血液被小心收集和加工。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部分基于非玻璃真空采血管的开发,所述非玻璃真空采血管含有液体制剂中的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mixture)(混合物(cocktail)),其在采血过程中预防接触系统的离体激活。因此,本文所述的真空采血管允许精确测量患者(尤其缺乏该途径的天然抑制剂(例如,C1抑制剂)那些患者)的接触系统激活的内源水平。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描述了一种真空采血管,其包含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物的液体制剂,所述液体制剂可基本上不含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蛋白酶抑制剂。所述管可以是非玻璃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是塑料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真空采血管包含0.5ml的本文所述的任何液体制剂,其可在使用时被稀释10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文所述的真空采血管中的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例如,血浆激肽释放酶抑制剂)和至少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一个实施例中,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物包含EPI-KAL2(其可以是生物素化的)和亮抑酶肽。EPI-KAL2的含量的范围可以是包含其的液体制剂中5至15μM。可选地或另外,液体制剂中亮抑酶肽的量的范围可以是200至300μ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文所述的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物可包含至少两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所述两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中的至少一种是胰蛋白酶抑制剂,例如,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一些实施例中,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物包含苄脒、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亮抑酶肽和AEBSF。在一些实施例中,真空采血管中的液体制剂可包含80-120mM苄脒、1-3mg/ml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200-300μM亮抑酶肽和/或10-30mM AEBSF。
本文所述的任何真空采血管中的液体制剂可进一步包含聚凝胺和EDT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文所述的任何液体制剂的pH可为4-6(例如,4.5)。
在另一方面中,本公开提供了用于评估受试者的接触系统激活的内源水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i)将受试者的血液采集至本文所述的任何真空采血管中;(ii)加工血液以产生血浆样品;和(iii)测量血浆样品中接触系统激活的水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测量步骤(步骤(iii))可通过测量指示接触系统激活的一种或多种生物标志物的水平来进行。这类生物标志物可包括前激肽释放酶、活性血浆激肽释放酶(pKal)、α2M-pKal复合物、活性因子XII、活性因子XI、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和/或缓激肽代谢物。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或多种生物标志物包括切割的HMWK和/或完整的HMWK。
在仍另一方面中,本公开提供了用于评估靶向接触系统的药物在受试者中的水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i)将受试者的血液采集至如本文所描述的真空采血管中,其中所述受试者被施用靶向接触系统的组分的药物;(ii)加工血液以产生血浆样品;和(iii)测量血浆样品中药物的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72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