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48074.X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9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H.霍克;D.阿克滕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79 | 分类号: | C08G18/79;C08G18/24;C08K7/14;C08G18/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张华,周李军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复合材料 | ||
1.聚氨酯复合材料,其包含聚氨酯和至少一种填料,其中所述聚氨酯由多异氰酸酯组分和多元醇组分形成,其特征在于:
(a) 所述多异氰酸酯组分由一种或多种多异氰酸酯组成,并且所述多异氰酸酯组分具有≥2的每分子平均NCO官能度;
(b) 所述多元醇组分具有≥30重量%的OH含量和小于20重量%的酯基-和/或醚基含量,并且所述多元醇组分由一种或多种多元醇组成,其中每分子平均OH官能度≥2;和
(c) 所述填料是纤维状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异氰酸酯组分具有≤4的每分子平均NCO官能度,和/或所述多元醇组分具有≤6的每分子平均OH官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异氰酸酯组分超过80重量%由脂族多异氰酸酯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异氰酸酯组分具有≥10重量%且≤61重量%,优选≥15重量%且≤50重量%,特别优选≥18重量%且≤30重量%的NCO含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是二异氰酸酯或三异氰酸酯的脲基甲酸酯、缩二脲、脲二酮或三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或三异氰酸酯选自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根合二环己基甲烷、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戊烷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烯二异氰酸酯或4-异氰酸根合甲基-1,8-辛烷二异氰酸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是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其中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具有小于20重量%的酯基-和/或醚基含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组分具有≥30重量%且≤60重量%,优选35重量%且≤60重量% 特别优选≥40重量%且≤60重量%,特别是≥45重量%且≤58重量%的OH含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如此设定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分子比,以至于NCO基团与OH基团的比例在0.85:1.00至1.20:1.00的范围,优选在0.9:1至1.1:1.00的范围,特别优选在1.00:1.00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组分具有小于9重量%,优选小于5重量%,尤其小于3重量%,优选小于1重量%的氨基含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状填料选自无机纤维、有机纤维、天然纤维或其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状填料含有无机纤维,特别是玻璃纤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总重量计,所述纤维状填料的填料比例为≥5重量%且≤95重量%。
14.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异氰酸酯组分和多元醇组分混合,任选地加入催化剂和/或添加剂,将所得混合物与纤维状填料结合并任选加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混合物在23℃下具有至少20分钟、30分钟、60分钟或120分钟的适用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选自浸渍法,用于制备预浸渍纤维的预浸渍法、拉挤成型法、精密卷绕法,即所谓的长丝缠绕,反应注射成型法和复合喷涂成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作为例如用于型材、载体和加强支柱的结构部件,作为例如用于管道盖、板材、壳体、行李箱盖或发动机舱盖、防撞器/保险杠和隔板、挡板的增强轻质部件以及用于管道、压力容器和储罐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807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持久蠕变试验用同步引伸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压力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