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8199.2 | 申请日: | 201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3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东山祐三;辻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A61M16/00;F04D29/00;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 装置 | ||
送风装置(100)具备送风部(120)、第一电路基板(131)、第二电路基板(132)、上壳体(115)、中壳体(110)以及下壳体(105)。下壳体(105)具有吸气孔(106)。中壳体(110)具有安装管(T)的喷嘴(112),在喷嘴(112)的内侧具有排气孔(111)。排气孔(111)经由管(T)与面罩(M)连接。送风部(120)具有风扇(121)和使风扇(121)旋转的电机(125)。送风部(120)位于第一电路基板(131)与第二电路基板(132)之间的区域。第一电路基板(131)与风扇(121)的旋转轴(R)交叉。在从上壳体(115)侧俯视观察第一电路基板(131)时,第一电路基板(131)覆盖送风部(1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气体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疗法,进行了通过从戴在患者鼻子上的面罩输送空气,对患者的气道施加一定压力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法。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法中,使用输送空气的送风装置。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吹风机(送风部)的送风装置。吹风机具有风扇和使风扇旋转的电机。送风装置例如在患者熟睡期间驱动电机来使风扇旋转。由此,送风装置从风扇向面罩输送空气,使患者的气道保持在一定的压力。这里,在电机驱动期间,从吹风机产生噪音、振动。
因此,专利文献1的送风装置用罩体覆盖吹风机,并且用壳体覆盖罩体。罩体由金属与聚合物的复合材料构成。壳体由树脂构成。由此,专利文献1的送风装置防止从吹风机产生的噪音、振动向壳体的外部泄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18640号公报
然而,由于以多层覆盖吹风机(送风部),使得送风装置的重量增加。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的送风装置而言,用户难以移动或者携带送风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抑制重量的增加的同时,大幅度衰减从送风部产生的噪音、振动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具备送风部、第一电路基板、以及壳体。送风部具有风扇和使风扇旋转的电机。第一电路基板安装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并且与风扇的旋转轴交叉。壳体具有吸气孔以及排气孔,并且收纳送风部以及第一电路基板。在俯视观察第一电路基板时,第一电路基板与送风部重叠。
在该结构中,在电机驱动的期间,从送风部产生噪音、振动。并且,风扇具有相对于旋转轴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叶片。因此,风扇的直径比风扇的厚度长。即,风扇的上表面的面积比风扇的侧面的面积大。
在该结构中,第一电路基板与风扇的旋转轴交叉,并至少覆盖送风部的一部分。即,在该结构中,送风部的侧面被壳体单层覆盖,送风部的上表面被第一电路基板以及壳体多层覆盖。因此,该结构的送风装置能够大幅度衰减从面积大的送风部的上表面传递来的噪音、振动。并且,在该结构的送风装置中,没有多层覆盖面积小的送风部的侧面,相应地能够轻量化。
因此,该结构的送风装置能够在抑制重量的增加的同时,大幅度衰减从送风部产生的噪音、振动。
优选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具备第二电路基板,该第二电路基板与风扇的旋转轴交叉并且被收纳于壳体,送风部位于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之间的区域。
在该结构中,进一步,送风部的下表面被第二电路基板以及壳体多层覆盖。因此,该结构的送风装置能够大幅度衰减从面积大的送风部的下表面传递来的噪音、振动。
在本发明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壳体具有固定第一电路基板的固定部,第一电路基板与固定部夹着弹性体粘接。
该结构的送风装置能够利用弹性体阻隔从第一电路基板与固定部之间泄漏的噪音。
在本发明的送风装置中,优选控制电路包括使特定频带的信号衰减的滤波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81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停车空间管理系统
- 下一篇:基于多源检测器数据的交通流参数缺失填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