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48298.0 | 申请日: | 201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1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利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04 | 分类号: | B60R21/04;B60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冲击 吸收 结构 | ||
1.一种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包括具有检修孔的车体板,所述冲击吸收结构包括:
车门装饰件,其从车辆内侧覆盖所述车体板;以及
冲击吸收构件,其被安装到所述车体板并且包括插入所述检修孔中的冲击吸收部,并且所述冲击吸收构件被布置成使所述冲击吸收部在车辆外侧的端部比所述检修孔靠车辆外侧地布置,并且使所述冲击吸收部在车辆内侧的端部布置在所述车体板和所述车门装饰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吸收部包括顶壁和多个侧壁,
所述顶壁沿着所述车体板布置并且比所述多个侧壁靠车辆外侧地布置,并且
所述多个侧壁从所述顶壁的外周缘朝向车辆内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吸收部包括覆盖所述检修孔的板状部,
所述冲击吸收部包括从所述板状部在车辆内侧的表面突出的基部和从所述板状部在车辆外侧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基部包括所述侧壁的从所述板状部在车辆内侧的表面突出的第一侧壁部,并且所述基部被布置在所述车体板和所述车门装饰件之间,
所述突出部包括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的从所述板状部在车辆外侧的表面突出的第二侧壁部,并且
至少所述顶壁比所述车体板靠车辆外侧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包括与所述车门装饰件相对的突出端,
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各所述第二侧壁部在所述板状部与所述顶壁之间的尺寸比各所述第一侧壁部在所述板状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突出端之间的尺寸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外形尺寸比所述检修孔的外形尺寸小,并且
所述板状部覆盖所述冲击吸收部与所述检修孔的开口缘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在其外周缘部包括多个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冲击吸收构件固定到所述车体板,并且
所述板状部的覆盖所述冲击吸收部与所述检修孔的开口缘之间的间隙的部分位于所述冲击吸收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板包括与所述检修孔不同的检修孔,并且
所述板状部覆盖所述不同的检修孔。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部和所述板状部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板是比车门外板靠内侧布置的车门内板,
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用于收纳车窗玻璃的收纳空间,并且
所述冲击吸收部被布置成使得当所述车窗玻璃被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时所述顶壁位于比所述车窗玻璃靠车辆内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壁具有宽度朝向车辆内侧减小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部还包括肋,
所述肋从所述顶壁在车辆内侧的表面突出并且包括与所述侧壁连结的至少一个侧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门的冲击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吸收部包括作为所述顶壁的第一端部和位于车辆内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肋包括与所述车门装饰件相对的突出端,并且
所述冲击吸收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所述侧壁的突出端和所述肋的突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82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