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变色膜及热变色复合体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48379.0 | 申请日: | 201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伸一;熊谷丈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B32B27/20;C09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复合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变色膜及热变色复合体。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含有具有热变色性的二氧化钒粒子的热变色膜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降低从车窗射入的太阳光的影响而使人肌肤感觉到的暑热程度,具有高绝热性和隔热性的夹层玻璃在市场上流通。最近,伴随电动汽车等的普及,从提高车内冷气设备效率的观点出发,正在积极地进行适用于夹层玻璃的近红外光(热线)屏蔽膜的开发。
近红外光屏蔽膜使用于车体或建筑物的窗玻璃,从而可以降低车内空调等冷气设备的负荷,是有效的节能对策手段。
作为这种近红外光屏蔽膜,公开了含有ITO(铟锡氧化物)等导电体作为红外线吸收性物质的光学膜。另外,提出了含有具有红外线反射层和红外线吸收层的功能性塑料膜的近红外光屏蔽膜、以及具有将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交替地叠层多层而成的反射层叠层体且通过调整该各折射率层的层厚而选择性地反射近红外光的近红外光屏蔽膜。
这种结构的近红外光屏蔽膜在太阳光的照度高的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由于其高近红外光屏蔽效果而优选被利用。但是,在中纬度~高纬度地带的冬季,相反,在希望太阳光尽可能射入车内或室内的情况下,存在一律将入射光线屏蔽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对下述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根据温度控制近红外光的屏蔽或透过的光学性质的热变色材料。作为其代表性材料,可举出二氧化钒(以下,也称为“VO2”。)。已知VO2在60℃左右的温度区域内发生相转变,显示热变色性。
作为将VO2粒子分散于透明树脂中并在树脂基材上形成VO2分散树脂层的叠层体,公开了提供热变色膜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将掺杂有钼等的VO2粒子与聚酯树脂混合而用T模法提供热变色膜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得知:VO2粒子在合成粒子之后进行过滤并干燥、或使用与不溶于水性溶剂的粘合剂一同制备的溶剂类涂布液形成显示热变色性的光学功能膜的情况下,VO2粒子的一次粒子容易发生凝聚,而产生二次粒子。因此,考虑使用水溶性粘合剂作为粘合剂,但在使用水溶性粘合剂的情况下,得知在高温高湿下长期间保存VO2粒子时,热变色性能降低。
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使热变色材料分散于水溶性丙烯酸树脂而得到叠层体,但必须设置隔热层,热变色性不能说充分。特别是冬季,仅仅是可变性层吸收的热通过热传导而传递至室内,是不充分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40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462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475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状况而完成的,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显示优异的热变色性及耐久性的二氧化钒粒子的热变色膜及热变色复合体。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对上述问题的原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就本发明的热变色膜而言,粘合剂树脂具有反应性官能团,且为水溶性,光学功能层的膜厚及水分含量为规定的范围内,由此显示优异的热变色性及耐久性,直至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
1、一种热变色膜,其在透明基材上具有至少含有显示热变色性的二氧化钒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光学功能层,其中,
所述粘合剂树脂具有反应性官能团,且为水溶性,
所述光学功能层在80℃、湿度80%下放置24小时之后的水分含量为0.5~5.0g/m2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光学功能层的膜厚为0.5~5.0μm的范围内。
2、如第1项所述的热变色膜,其中,所述水分含量为0.6~2.0g/m2的范围内。
3、如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热变色膜,其含有水溶性纤维素类树脂作为所述粘合剂树脂。
4、如第1项~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变色膜,其中,所述光学功能层进一步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三聚氰胺类化合物、碳化二亚胺类化合物及环氧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5、一种热变色复合体,其包括第1项~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变色膜作为构成要素。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83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散射玻璃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轻质精细陶瓷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