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轮传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0062.0 | 申请日: | 2016-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8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真矢;辻本胜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27/04 | 分类号: | F16H27/04;F16H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止动件 抵接 齿轮传动装置 旋转限制机构 抵接部 抵接面 齿轮啮合 齿轮主体 扇形齿轮 旋转极限 倾斜部 扇形状 外周部 限制面 旋转力 分力 齿部 壳体 | ||
齿轮传动装置具有第二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啮合地在扇形状的齿轮主体的外周部形成有齿部的第一齿轮、设定第一齿轮的旋转极限的旋转限制机构。旋转限制机构具有:设于第一齿轮的抵接部、设于壳体的止动件,抵接部与止动件抵接的抵接面和止动件与抵接面抵接的限制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在彼此抵接时利用扇形齿轮的旋转力产生分力的倾斜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设定齿轮的旋转极限的旋转限制机构的齿轮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结构的齿轮传动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小齿轮、与小齿轮啮合的扇形齿轮、设定扇形齿轮的旋转极限的缓冲机构的技术。在该技术中,缓冲机构由形成于扇形齿轮的端部的卡定片、托架、被托架保持的橡胶等缓冲部件所构成,使卡定片与缓冲部件抵接而确定扇形齿轮的旋转极限。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小齿轮、与小齿轮啮合的扇形齿轮,并具有确定扇形齿轮的旋转极限的限制机构的技术。在该技术中,限制机构构成为在扇形齿轮的多个齿部排列方向的延长上成为凹状,并形成与小齿轮抵接的抵接部。利用该结构,通过使小齿轮与抵接部的内面抵接来确定扇形齿轮的旋转极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570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13149号公报
扇形齿轮为在不足360度的角度的范围内旋转,因此需要具有确定旋转极限的限制机构。另外,作为该限制机构,例如,假定具有与扇形齿轮抵接的止动件的结构中,在止动件与扇形齿轮抵接时,有时会导致冲击。
为了抑制这样的冲击,在专利文献1中具有缓冲部件。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限制机构,不具有专用的止动件等而是小齿轮与扇形齿轮的一部分抵接的结构,虽然实现了部件个数的减少,但难以抑制冲击。
此外,如专利文献2的结构所示,在第一齿轮达到旋转极限而使第一齿轮与小齿轮抵接的情况(与止动件抵接的情况也同样)下,在抵接的时刻瞬间,第一齿轮的全部旋转能量在抵接面转化为振动能量、热能等而导致冲击。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基于如上所述的理由,希望利用简单的结构能够抑制在确定扇形状的齿轮的旋转极限时的冲击的齿轮传动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壳体的内部设有:在扇形状的齿轮主体的外周部形成有齿部的第一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以及设定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极限的旋转限制机构,
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止动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齿轮且与所述止动件抵接的抵接部,在所述止动件以及所述抵接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使彼此抵接时产生的反力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周向倾斜。
利用该结构,在第一齿轮的抵接部与壳体的止动件的限制面抵接的情况下,利用抵接面与限制面的至少任一方的倾斜部使第一齿轮的旋转力在相对于旋转周向倾斜的方向上作用。由此,由于释放抵接时的力,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齿轮的旋转能量的瞬间消耗,能够不使用用于缓冲的专用的部件就能缓和冲击。
其结果是,既能够是简单的结构,又能够获得能够抑制确定扇形状的齿轮的旋转极限时的冲击的齿轮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所述倾斜部也可以形成为曲面。
因此,在第一齿轮的抵接部的抵接面与壳体的止动件的限制面抵接的情况下,能够使作用于抵接部与止动件之间的力逐渐变化。例如,在曲面形成为凹状的结构中,能够在抵接的初期使制动力比较缓和地增大,然后使制动力大幅增大。与之相反,在曲面形成为凸状的结构中,在抵接的初期作用比较强的制动力,然后能够缓和地使制动力增大。在任一曲面中,能够使第一齿轮的旋转速度逐渐降低而在旋转极限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00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