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合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0624.1 | 申请日: | 2016-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3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J·弗里斯;C·扎塞;W·格罗斯佩施;A·埃伯特;A·罗姆;S·罗迈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64 | 分类号: | F16D13/64;F16D13/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王楠 |
地址: | 德国腓特***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组件,具有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和离合器活塞,通过离合器活塞可在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和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之间建立有效连接,以用于接合,并且通过离合器活塞可取消在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和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之间的有效连接,以用于脱离,其中,为至少两个离合器元件配备可弹性变形的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通过该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可为相应的离合器元件在彼此指离的方向上加载轴向力,并且由此支持在脱离时取消在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和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之间的有效连接。
背景技术
构造为液力变矩器的超越离合器的这种离合器组件例如由文献DE 10 2008 220 062 645 A1已知。多个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通过外齿部与径向外部的离合器元件支架不可相对转动地、但沿轴向可移位地连接,并且沿轴向容纳在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之间,其不同于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在两侧设有摩擦衬层。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与未示出的径向内部的离合器元件支架不可相对转动地、但沿轴向可移位地连接。沿轴向在壳体的罩盖和与壳体最靠近地布置的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活塞,其为了将压紧力传递到离合器元件上具有接触区域,离合器活塞可借助于该接触区域贴靠相邻的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
为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配备可弹性变形的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其固定在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中的一个上,并且可将轴向力施加到相应在两侧相邻的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上。如果离合器活塞在接合时使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彼此靠近,并且在此在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处通过变形建立渐增的预应力,形成轴向力。预应力在脱离时引起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被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有效作用并且由此避免拖带损失(Schleppverluste)。优选地,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具有弹性的作用元件。
如果离合器组件是液力变矩器的一部分,脱离没有问题,而在接合时出现负面效果。在开始接合过程时存在的在驱动侧的液力元件(例如泵轮)和驱动侧的液力元件(例如涡轮叶轮)之间的显著的转速差表现成在液力回路中的降低的压力并且因此形成气泡,气泡取代一部分在液力回路中含有的流体。如果现在在液力回路中提高压力以用于接合,气泡破裂,从而剩下被流体仅仅不充分地填充的液力回路,针对其再次填充,提供仅仅受限的体积流。在压力室中的在高的压力差下存在的压力反作用于在液力回路中的更小的压力,压力室作用到离合器活塞的背侧上并且沿轴向位于壳体的罩盖和离合器活塞之间。因此,离合器活塞在产生不期望的冲击的情况下非常突发地驶入其接合位置中。
由DE 10 2013 220 265 A1已知另一离合器组件,其具有多个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以及支持脱离过程的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的作用元件可设置在所有的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之间或设置在所有的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之间,但其还可设置在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或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的仅仅一部分之间。在该离合器组件中也不能够应对在接合时出现的负面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造一种离合器组件,使得有效避免在接合时不期望的冲击。
该目的的解决方案根据在权利要求1中说明的特征来实现。因此,离合器组件设有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和离合器活塞,其中,通过离合器活塞可在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和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之间建立有效连接以用于接合,并且为了脱离,可取消在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和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之间的有效连接。为至少两个离合器元件配备可弹性变形的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通过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可为相应的离合器元件在彼此指离的方向上加载轴向力,并且由此在脱离时帮助取消在驱动侧的离合器元件和从动侧的离合器元件之间的有效连接。
此外,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如此设计,即,即使在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很小地变形时出现施加到离合器元件上的轴向力的梯度的明显的变化,从而离合器元件作用装置的显著增大的轴向力在离合器活塞渐增地接近其接合位置时反作用于离合器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未经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0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馈线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
- 下一篇:一种互动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