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具有低碳含量的胎体增强件帘线的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2090.6 | 申请日: | 2016-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9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A·韦尔莱纳;E·茹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00 | 分类号: | B60C9/00;B60C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法国克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具有 含量 增强 件帘线 轮胎 | ||
本发明涉及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1),所述轮胎的轮辋座直径小于或等于19.5英寸。根据本发明,所述胎体增强件的至少一个层(2)的金属增强元件为由碳重量含量C满足0.01%C0.4%的多根钢丝组成的分层帘线,所述胎体增强件的至少一个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断裂力在20daN/mm和50daN/mm之间并且所述帘线的直径小于0.7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特别涉及将要装备“轻型卡车”型车辆(例如货车或厢式货车)的轮胎。
背景技术
通常地,在轻型卡车车辆的轮胎中,胎体增强件在每一侧锚固至胎圈区域中并且沿径向被胎冠增强件覆盖。
胎冠增强件由至少两个重叠层构成,所述至少两个重叠层由丝线或帘线形成,所述丝线或帘线在每个层内平行并且从一个层至下一个层交叉,与周向方向形成在10°和45°之间的角度。形成工作增强件的所述工作层可以进一步由至少一个被称为保护层的层覆盖,所述层由增强元件形成,所述增强元件有利地为金属和可伸展的并且被称为弹性增强元件。其还可以包括具有低伸展性的金属丝线或帘线的层,所述金属丝线或帘线与周向方向形成在45°和90°之间的角度,称为三角帘布层的该帘布层在径向上位于胎体增强件和第一胎冠帘布层之间,所述第一胎冠帘布层被称为工作帘布层并且由平行的丝线或帘线形成,所述丝线或帘线以绝对值不超过45°的角度铺设。三角帘布层与至少所述工作帘布层形成三角增强件,该增强件在其所经受的各种应力下具有低的变形,三角帘布层基本上用于吸收施加在轮胎胎冠区域中的所有增强元件上的横向压缩力。
轮胎的周向方向或纵向方向是对应于轮胎的外周并由轮胎行驶方向限定的方向。
轮胎的横向方向或轴向方向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
径向方向是与轮胎的旋转轴线相交并与其垂直的方向。
轮胎的旋转轴线是轮胎在正常使用时绕其旋转的轴线。
径向平面或子午平面是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周向正中平面或赤道平面是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为两半的平面。
由此构造的轻型卡车型轮胎在特别恶劣的条件下延长的行驶造成这些轮胎的耐久性方面出现限制。
胎体增强件的元件在行驶过程中特别经受弯曲应力和压缩应力,这对其耐久性具有不利影响。特别地,形成胎体层的增强元件的帘线在轮胎行驶的过程中经受高应力,特别是重复的弯曲作用或曲率变化,造成丝线处的摩擦作用并因此造成磨损,并且还造成疲劳;该现象被称为“疲劳磨蚀”。
为了执行其增强轮胎的胎体增强件的作用,所述帘线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高耐挠曲性,这特别暗示其丝线具有相对小的直径,优选小于0.28mm,更优选小于0.25mm,通常小于用在轮胎胎冠增强件的常规帘线中的丝线的直径。
胎体增强件的帘线还经受由于帘线的本性而造成的“疲劳腐蚀”现象,所述“疲劳腐蚀”现象有利于腐蚀剂(例如氧气和水分)的通过,甚至是排出。这是因为例如当轮胎被切口损坏或更简单地由于轮胎内表面渗透性(尽管较低),渗透进入轮胎的空气或水可以通过由于帘线结构的事实而在帘线内形成的通道而传送。
通常归于上位概念“疲劳-磨蚀-腐蚀”的所有这些疲劳现象造成帘线的机械性质逐渐恶化,并且在最为恶劣的行驶条件下可能影响这些帘线的寿命。
为了改进胎体增强件的这些帘线的耐久性,特别已知的是,增加形成轮胎胎腔内壁的橡胶层的厚度,从而尽可能大地限制所述层的渗透性。该层通常部分地由丁基橡胶构成,从而增加轮胎的气密性。该类型的材料的缺点是增加了轮胎的成本。
同样公知的是,修改所述帘线的构造从而特别地增加橡胶对帘线的渗透性,因此限制氧化剂的通道尺寸。
经证明这些解决方案能够改进轮胎的耐久性性能,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所述轮胎的制造成本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其林集团总公司,未经米其林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20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