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浸料和成型品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3418.6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6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新地智昭;安村隆志;木村真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DI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5/24 | 分类号: | C08J5/24;C08F290/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浸料 成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浸料,其特征在于,其是将氨基甲酸酯改性环氧(甲基)丙烯酸酯(A)、烯属不饱和单体(B)、聚合引发剂(C)和强化纤维(D)作为必须成分的预浸料,所述氨基甲酸酯改性环氧(甲基)丙烯酸酯(A)是平均羟基数为1.8~2.6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a1)与平均异氰酸酯基数为2~3的多异氰酸酯(a2)的反应物,上述多异氰酸酯(a2)的异氰酸酯基(NCO)与上述环氧(甲基)丙烯酸酯(a1)的羟基(OH)的摩尔比(NCO/OH)为0.6~1.1,上述环氧(甲基)丙烯酸酯(a1)与上述烯属不饱和单体(B)的总质量中的上述烯属不饱和单体(B)的比率为10~50质量%。该预浸料的作业性和成型性优异,层间剪切强度、耐热性等各种物性优异,因此可适合用于汽车部件等各种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性和成型性优异且能够得到层间剪切强度、耐热性等各种物性优异的成型品的预浸料及其成型品。
背景技术
就用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强化纤维进行了强化的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而言,尽管质量轻但耐热性和机械强度仍优异的特征受到关注,在以汽车、飞机的外壳或各种部件为代表的各种结构体用途中的应用正在扩大。作为该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可使用例如下述方法:使用使热固化性树脂浸渗至强化纤维而得的被称为预浸料的中间材料,通过高压釜成型、加压成型来进行固化、成型。
作为预浸料用树脂,通常必须是兼具常温下的稳定性与基于加热等的固化性的树脂,因此,一般常用以环氧树脂组合物为代表的热固化性树脂。然而,使用了环氧树脂的预浸料在常温下会发生固化,因此存在需要冷藏保管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进行了能够实现高生产率和常温下的稳定性的自由基聚合性树脂组合物的开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自由基聚合性树脂组合物包含以特定结构的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的(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特定结构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自由基聚合性树脂,但该自由基聚合性树脂组合物为了改善预浸料的作业性(粘性)而必须进行UV固化,存在成型品的层间密合性不充分的问题。
因而,寻求能够得到作业性优异、层间剪切强度等各种物性优异的成型品的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公开2006-1521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作业性和成型性优异且能够得到层间剪切强度、耐热性等各种物性优异的成型品的预浸料及其成型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发现:将特定的氨基甲酸酯改性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不饱和单体、聚合引发剂和强化纤维作为必须成分的预浸料的作业性和成型性优异,能够得到层间剪切强度、耐热性等各种物性优异的成型品,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浸料及其成型品,所述预浸料的特征在于,其是将氨基甲酸酯改性环氧(甲基)丙烯酸酯(A)、烯属不饱和单体(B)、聚合引发剂(C)和强化纤维(D)作为必须成分的预浸料,所述氨基甲酸酯改性环氧(甲基)丙烯酸酯(A)是每1分子中的平均羟基数为1.8~2.6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a1)与每1分子中的平均异氰酸酯基数为2~3的多异氰酸酯(a2)的反应物,上述多异氰酸酯(a2)的异氰酸酯基(NCO)与上述环氧(甲基)丙烯酸酯(a1)的羟基(OH)的摩尔比(NCO/OH)为0.6~1.1,上述环氧(甲基)丙烯酸酯(a1)与上述烯属不饱和单体(B)的总质量中的上述烯属不饱和单体(B)的比率为10~50质量%。
发明的效果
由本发明的预浸料得到的成型品由于层间剪切强度、耐热性等优异,因此可适合用于汽车部件、有轨车辆部件、航空宇宙飞船部件、船舶部件、住宅设备部件、体育运动部件、轻型车辆部件、建筑土木部件、OA机器等的壳体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IC株式会社,未经DI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34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