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总线用户、灯、总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操作设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3965.4 | 申请日: | 2016-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9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爱德华多·佩雷拉;U·凯勒;U·辛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多尼科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10 | 分类号: | H05B47/10;H04L12/10;H04L12/00;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杨薇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线 用户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操作 设备 方法 | ||
总线用户、灯、总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操作设备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连接至建筑物服务总线的总线用户,该总线用户具有供电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该供电单元被配置用于将测量电流输出至建筑物服务总线,并且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用于检测并评估建筑物服务总线上的总线电流,并且基于所述评估来确定是否通过供电单元输出操作电流至建筑物服务总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优选在照明系统中操作电压供应系统的方法、用于在静止状态下输送电压的总线的且具有至少两个并联的供电单元的电压供应系统、以及用于在静止状态下输送电压的总线的供电单元,其中,该供电单元被设计用于借助总线向总线用户供应直流(DC)电压。
背景技术
所述照明系统在此优选具有总线,该总线被设计用于在静止状态下输送电压,并因此用作用于照明系统中的致动器和传感器的电压供应装置。这种总线的一个示例是在IEC62386中被标准化的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缩写为DALI。
在建筑物自动化中,DALI是用于控制光技术操作装置(例如开关网络部件、电子镇流器或电功率调光器)的协议,以便控制发光机构、监测其工作状态和/或向其供应电流。
每个具有DALI接口的操作装置都可以通过相应的DALI地址被单独控制并且可以改变照明系统中的发光机构或传感器装置的强度。另外还设有致动器。DALI控制器与DALI装置之间的双向数据交换例如确定单独照明机构或一组照明机构或操作装置本身的状态并且还可以控制它。DALI采用串行异步数据协议,其在16伏电压级的情况下借助双线通信的传输速率为1200位/秒。
照明系统的供电通过单独的总线实现。在此,两条通信导线DA+和DA-优选与电网供电装置电绝缘且不具有极性。这两条通信导线DA+和DA-同时用作电压供应导线。所述导线可以按照任何拓扑(即星形、线性或树状结构)铺设。不需要在电流供应导线的端部上的终端电阻。这两条也用作供电导线的通信导线以下被称为电压输送总线。
从DALI标准IEC 62386推导出每条总线最多能控制64个致动器。总线的最大电流消耗此时被限制到预定值且优选是250毫安,这在下文中被称为最大电流消耗。
为了确保不超过250毫安的总线最大电流消耗,设有专用的DALI供电单元。该DALI供电单元在照明系统的休眠模式下在16伏电压供应时产生名义200毫安至250毫安的恒定输出电流。
针对高于最大电流消耗预定值的当前电流消耗,连至总线的总线用户未被设计成使得总线用户被保护免于高出最大电流消耗的电流消耗。尤其是,因此无法实现多个DALI供电单元的并联,因为在并联时在总线上将产生高于最大电流消耗的输出电流。
此外,根据DALI标准IEC 62389规定,照明系统的单个元件(以下也称为总线用户)之间的通信在启动过程等待时间未过去之前无法通过总线实现。只有在经过了该启动过程等待时间之后,DALI总线才算作稳定并允许总线用户之间的通信。所述启动过程等待时间优选为600毫秒。
也就是说,如果多个DALI供电单元将被并行操作,则流过总线的电流可能在所述启动过程等待时间内超出最大电流消耗,由此,总线用户将有可能过载,并因而将受损或毁坏。
此外,在DALI照明系统总线中无法实现与DALI供电单元无关地操作DALI照明元件,例如发光机构或功率调光器或电子镇流器。
在规划建筑或建筑的一部分中的照明系统时,有时希望提供尽量灵活的照明系统。因此值得期待的是,安装例如带有少量发光机构、致动器和传感器的多个小型照明系统。在这样的少量元件的情况下将永远不会达到250毫安最大电流消耗。
另选地或附加地,值得期待的是将总线灵活分组,即,总线用户在总线中被尽量灵活地连接成第一照明子系统或第二照明子系统,或者灵活扩展现有的照明系统。因为未提供根据DALI标准的多个DALI供电单元的并联连接,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可想到的组群设置自己的DALI供电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多尼科两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赤多尼科两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39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