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振动马达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4467.1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8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栞;片田好纪;小田岛慎;生川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3/16 | 分类号: | H02K33/16;B06B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振动 马达 | ||
消除线性振动马达中的组装顺序的制约;抑制线圈断线等生产不良的发生;以及在应对薄型化的线性振动马达中改善组装时的作业性。线性振动马达(1)包括:可动件(2),其具有磁体部(2A)和配重部(2B);筐体(3),其收容可动件(2);一对线圈(4A、4B),其将使可动件(2)振动的驱动力施加于磁体部(2A);以及弹性构件(5),其设置在筐体(3)内,并对可动件(2)施加反抗驱动力的弹力,筐体(3)包括一对支承面(3A、3B),其沿着可动件(2)的振动方向,一对线圈(4A、4B)将磁体部(2B)夹在中间,并分别固定于一对支承面(3A、3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振动马达(或振动致动器)作为内置于移动电子设备并通过振动向携带者传达信号接收或警告等信号的产生的装置而广泛普及,在携带者随身携带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中是不可或缺的装置。此外,振动马达作为实现触摸面板等人机界面中的触觉技术(皮肤感觉反馈)的装置,近年受到关注。
在各种形态的振动马达的开发中,能通过直线的往复振动而产生比较大的振动的线性振动马达得到了关注。上述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筐体和线圈;以及可动件,该可动件包括磁体和配重部(重块),利用通过向线圈通以驱动电流而对磁体施加的驱动力(洛伦兹力),使可动件线性振动(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959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线性振动马达在筐体内经由弹簧将可动件支承为在一轴方向上振动自如,固定于筐体内的线圈绕可动件的振动轴卷绕。在上述线性振动马达中,由于将可动件的磁体配置于线圈的内侧,因此,若要增大可动件的配重部以充分确保配重部的质量,则需要在将配重部与磁体连接前预先将磁体配置于线圈的内侧,从而产生组装顺序被制约而无法获得良好的生产率的问题。此外,在将可动件穿过线圈的内侧时,也存在可动件与线圈接触而容易引起线圈断线等不良的问题。
此外,伴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对装备于上述移动电子设备的线性振动马达提出了更加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特别是在智能手机等具有平板显示部的电子设备中,与显示面交叉的厚度方向的设备内空间有限,因此对配置于上述空间的线性振动马达有薄型化的较高要求。在考虑到上述线性振动马达的薄型化的情况下,由于不得不使绕振动轴卷绕的线圈呈扁平状,因此不与线圈接触而将可动件穿过该线圈内侧的作业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存在组装时无法获得良好作业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减少线性振动马达中的组装顺序的制约;抑制线圈断线等生产不良的发生;以及在应对薄型化的线性振动马达中改善组装时的作业性等。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以下结构。
线性振动马达的特征是,包括:可动件,该可动件具有磁体部和配重部;筐体,该筐体收容上述可动件;一对线圈,该一对线圈将使上述可动件振动的驱动力施加于上述磁体部;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置在上述筐体内,并对上述可动件施加反抗上述驱动力的弹力,上述筐体包括一对支承面,该一对支承面沿着上述可动件的振动方向,上述一对线圈将上述磁体部夹在中间,并分别固定于一对上述支承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a)是外观俯视图,(b)是(a)中的A-A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44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