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通信连接器、光通信线缆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5415.6 | 申请日: | 201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1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鸟羽一彰;山本真也;高桥辽平;武藤智;梨子田辰志;平野心平;米田直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2 | 分类号: | G02B6/32;G02B6/4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郑宗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通信 连接器 线缆 电子设备 | ||
[问题]提供新颖且改进的光通信连接器、光通信线缆和电子设备,所述光通信连接器具有优异的维护特性并且能够在非光耦合期间防止平行光(准直光)直接辐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光通信连接器,包括:准直透镜,对来自光传输路径的光进行准直;折射部分,被布置在相对于准直透镜更尖端侧上,并且使光折射并被从光传输路径射出,所述光是已经从准直透镜射出的光;以及散射部分,散射从折射部分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通信连接器、光通信线缆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互联网等的通信量的增加,存在对更大的传输容量的需要。在经由铜线缆的常规传输系统中,实现如此大的传输容量变得困难。因此,已经提出了可以实现更大传输容量的光通信。
在目前通常使用的光通信线缆中采用在连接器中相互邻接(abutting)光纤的所谓物理接触(PC)系统。但是,在PC系统中,为了对准两根光纤需要高度准确的调节。此外,在光纤的邻接中,为了防止废物等附着在光纤的尖端而损伤光纤,每次进行连接时都需要清洗两根光纤。另外,在PC系统中,为了抑制光纤的前端之间的间隙中的耦合失败,将折射率调节剂注入进间隙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些结果来看,普通用户难以插入和移除使用PC系统的光纤。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已经提出了准直光耦合系统。在准直光耦合系统中,每个透镜以使光轴在每根光纤的尖端对准被安装,并且光信号变成平行光,以在相对的透镜之间传送光信号。通过使用这种准直光耦合系统,放松了光纤的连接器相互对准的准确度。另外,在准直光耦合系统中,由于光纤在非接触状态下相互光耦合,因此也抑制了由于光纤之间侵入的废物等造成的对传输质量的不利影响,并且也消除了对频繁且细心的清洁的需要。
同时,在准直光耦合系统中使用的平行光在理论上甚至在距离输出部分的距离处也不太可能衰减,并且,取决于强度,难以满足关于激光的标准(诸如IEC 60825-1和IEC60825-2)。因此,目前,在断开期间为光通信连接器提供用于屏蔽平行光的光阀(shutter)。
此外,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光连接器,其目的在于防止由准直光(平行光)引起的激光风险。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用于执行准直光耦合的光连接器,其中设置了用于光纤固定部分和准直透镜的相对的两个突起-凹陷结构。在这种光连接器中,在光连接器断开期间,准直透镜从光纤固定部分分离,并且突起-凹陷结构对来自光纤的光进行散射。另一方面,在这种光连接器中,在光连接器的连接期间,按压准直透镜,使得准直透镜利用两个插入其间的突起-凹陷结构与光纤固定部分接触,以射出平行光。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3-64803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光连接器中,通过即使在断开时也按压准直透镜,准直透镜可以利用两个插入其间的突起-凹陷结构与光纤固定部分接触,并且可以从光学连接器发射准直光。此外,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光连接器具有复杂的结构,该结构需要用于使准直透镜移动离开和靠近光纤固定部分的机制等。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光连接器中,准直透镜向外部暴露。因此,准直透镜表面可以被灰尘、油等污染。与PC系统相比,准直耦合系统对污垢具有抵抗力。但是,在根据具有相对高的插入和移除频率的商业标准的使用条件下,清洁根本不是必需的。此外,当在准直透镜上产生划痕等时,信号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文献中描述的光连接器在准直透镜上发生污染时需要清洁。在这种清洁中,在光连接器的尺寸减小或者布置多个透镜的情况下,透镜部分的维护变得非常困难。此外,在光连接器中安装有光阀的情况下,在一些情况下用于释放光阀的夹具等变得必需。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新颖且改进的、具有优异的维护特性并且可以在非光耦合期间防止平行光(准直光)直接发射到光连接器的外部的光通信连接器、光通信线缆和电子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54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光路
- 下一篇:控制多区可着色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