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构造、挠性管以及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7025.2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9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山形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33/00 | 分类号: | F16L33/00;G02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于靖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部件 螺纹部 第二管 外层部 连接构造 收纳部 圆筒状 按压 包覆的 侧连接 固定的 挠性管 包覆 内周 外周 | ||
连接构造具有:第一管部件(2),其呈圆筒状,在一端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纹部(2c),在另一端侧连接有呈管状的收纳部,比螺纹部(2c)靠另一端侧的区域被该收纳部的外层部包覆;以及第二管部件(7),其呈包含第一部分(7a)和第二部分(7b)的二级构造的圆筒状,该第一部分(7a)具有能够供第一管部件(2)的一端侧的部分插入的内径,该第二部分(7b)具有能够供被外层部包覆的第一管部件(2)的部分插入的内径,在第一部分(7a)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螺纹部(2c)进行固定的螺纹部(7d),并且该第二管部件(7)设置有确定第一管部件(2)的位置的端面(7e),第一管部件(2)插入于第二管部件(7)而被端面(7e)定位,螺纹部(2c、7d)彼此固定,由第二部分(7b)将外层部按压固定在第一管部件(2)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在构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挠性管上的连接构造、挠性管以及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用内窥镜所具有的插入部具有依次连接着设置有摄像装置等的前端硬质部、弯曲自如的弯曲部、被称作挠性管或蛇管的具有挠性的细长管的结构。其中,在挠性管中收纳有用于对弯曲部进行操作的操作线等。弯曲部经由接头与该挠性管的前端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参照图9对现有的挠性管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现有的挠性管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首先,使金属制的编带(内层编带)92覆盖在将带状的金属板卷成螺旋状的螺旋管91的外周上,在端部区域中,通过钎焊来接合螺旋管91和内层编带92,从而形成硬质部分S。然后,在内层编带92的外周通过挤压成型而形成树脂层93,从而形成挠性管内层部94。接着,将该挠性管内层部94的前端部的树脂层93剥去而使硬质部分S的至少一部分从前端侧露出,并将露出的硬质部分S插入于接头96,然后,通过粘接和模锻来固定接头96。并且,在使外层编带95覆盖在接头96和挠性管内层部94上之后,将安装了接头96的部分以贯穿插入的方式压入到金属环97中,通过使粘接剂硬化来固定外层编带95。最后,将外层编带95的端部按照接头96进行切断而使接头96露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88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的挠性管的制作方法中,具有以下问题。
由于通过钎焊来形成硬质部分S,因此在硬质部分S的长度上容易产生偏差,并且在钎焊后需要清洗和干燥的时间。
由于硬质部分S的基端侧的一部分被树脂层93包覆,因此无法准确地掌握硬质部分S的全长。
在将接头96相对于硬质部分S固定时,需要使粘接剂硬化的时间。
在使外层编带95覆盖在接头96和挠性管内层部94上之后插入金属环97时,因外层编带95的影响而导致金属环97在轴向上的位置不稳定。
在将金属环97固定在接头96上时,需要使粘接剂硬化的时间。
在对外层编带95进行切断时,由于按照金属环97的端部对外层编带95进行切断,因此容易损伤金属环97和接头96,可能会对品质带来影响。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单且以较少的工序短时间内制作出品质的偏差少的挠性管的连接构造、挠性管以及连接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7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