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屋顶构材以及屋顶铺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7556.1 | 申请日: | 201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8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大久保谦一;黑泷元仁;杉田修一;和泉圭二;长津朋幸;太田祐吾;乘田克哉;野口惠太;三浦教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4D1/28 | 分类号: | E04D1/28;E04D1/18;E04D3/30;E04D3/35;G01N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屋顶 以及 铺盖 方法 | ||
本发明的金属屋顶构材就屋顶的屋檐脊檩方向(6)与屋檐侧的金属屋顶构材(1)重叠配置,其具备:表面基材(2),以金属板为坯料且具有形成为箱形的主体部(20);背面基材(3),以堵塞主体部(20)的开口的方式配置于表面基材(2)的背面侧;芯材(4),填充于主体部(20)与背面基材(3)之间;以及至少一个板状加强构件(5),在比主体部(20)的顶板更靠近背面基材(3)的位置嵌入至芯材(4)或与背面基材(3)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就屋顶的屋檐脊檩(eaves-ridge)方向与屋檐侧的金属屋顶构材重叠配置的金属屋顶构材以及屋顶铺盖(roofing)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等正在尝试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金属屋顶构材的实用化,即具备金属制的表面基材、配置于表面基材的背面侧的背面基材、以及填充于表面基材与背面基材之间的由发泡树脂形成的芯材的金属屋顶构材的实用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640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金属屋顶构材中,由于将例如铝箔或铝蒸镀纸等薄坯料用于背面基材,因此,背面侧的强度低,有时作为金属屋顶构材整体而言耐风压性能也不足。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耐风压性能的金属屋顶构材。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金属屋顶构材就屋顶的屋檐脊檩方向与屋檐侧的金属屋顶构材重叠配置,其具备:表面基材,以金属板为坯料且具有形成为箱形的主体部;背面基材,以堵塞主体部的开口的方式配置于表面基材的背面侧;芯材,填充于主体部与背面基材之间;以及至少一个板状加强构件,在比主体部的顶板更靠近背面基材的位置嵌入至芯材或与背面基材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
本发明的金属屋顶构材就屋顶的屋檐脊檩方向与屋檐侧的金属屋顶构材重叠配置,其具备:表面基材,以金属板为坯料且具有形成为箱形的主体部;背面基材,以金属板为坯料且以堵塞主体部的开口的方式配置于表面基材的背面侧;以及芯材,填充于主体部与背面基材之间,所述金属屋顶构材构成为,在实施金属屋顶构材的强度试验方法时,翘起系数为6N/mm以上,所述金属屋顶构材的强度试验方法包含:将金属屋顶构材紧固于基座的工序;将欲使紧固于基座的金属屋顶构材的端部翘起的载荷施加给端部,测定与载荷对应的端部的翘起量的工序;以及求出由载荷的变化量与所测定的翘起量的变化量之比表示的翘起系数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金属屋顶构材以及屋顶铺盖方法,由于至少一个板状加强构件在比主体部的顶板更靠近背面基材的位置嵌入至芯材或与背面基材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或者背面基材以金属板为坯料,因此,能提高耐风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金属屋顶构材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金属屋顶构材1的后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III-III的金属屋顶构材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板状加强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使用了图1的金属屋顶构材的屋顶铺盖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5中相互重叠的两个金属屋顶构材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金属屋顶构材的第一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1的金属屋顶构材的第二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1的金属屋顶构材的第三变形例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新制钢株式会社,未经日新制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7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于用作屋顶盖板的轻质石膏纤维面板
- 下一篇:天窗安装系统及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