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插接连接的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9676.5 | 申请日: | 201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0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G·克勒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TTL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6 | 分类号: | H01R13/506;H01R13/6593;H01R13/508;H01R13/516 |
代理公司: | 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长永 |
地址: | 德国哈勒/***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元件 卡锁元件 壳体 插接连接器 保持元件 插接连接 电缆保持 多阶梯 接收部 配对 边界区域 开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插接连接的壳体,其具有下部的壳元件(100)和与所述下部的壳元件(100)相同的上部的壳元件(200),其中,在每个壳元件(100,200)中布置保持元件(2),借助于所述保持元件能够将插接连接器(1)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其中,在每个壳元件(100,200)中设置接收部(3),在所述接收部中能够接收电缆保持装置(9),其中,每个壳元件(100,200)具有至少一个卡锁元件(11,12,13,14),所述卡锁元件与相应另一个壳元件(200,100)的配对卡锁元件(21,22,23,24)相互作用,其中,所述卡锁元件(11,12,13,14)和所述配对卡锁元件(21,22,23,24)多阶梯地构造,其中,构成所述壳体的这些壳元件(100,200)之间的除了用于所述插接连接器(1)和电缆保持装置(9)的开口之外的整个边界区域也是多阶梯地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插接连接的壳体。
背景技术
所述插接连接用于断开和连接导线,所述导线传输电流和/或例如也传输光束。首先,所述插接连接的主要部分是插接连接器本身,在所述插接连接器上安置插销,所述插销一方面能够被插入到用于插接连接的相应的插座中,另一方面是用于对传送电流或光束的电缆元件进行固定的相应的定位销。此外,所述插接连接具有相应的电缆,所述电缆与所述插接连接器连接。
在内部连接中插接连接通常是不覆盖的。然而当在所述插接连接中涉及外部连接时,出于多种原因有意义的是,通过相应的壳体覆盖触点部位。首先,所述壳体特别是在电连接的情况中用于不仅保护使用者而且保护电缆或装置以免与可能有危险的电压接触,所述电压施加到插接连接的电缆上。此外,通过所述壳体保护插接连接免受灰尘和腐蚀。
此外,所述壳体也用于不直接在触点部位上牵拉电缆,所述电缆是所述插接连接的对象。也就是说,所述触点部位通常不设计用于使拉应力施加到所述触点部位上并且由此也可能失效。所以插接连接的输出的电缆通常通过卷边或者螺旋接线夹固定夹紧在插头外壳中,从而力可以受限地作用于所述部位并且由此确保触点部位的有效的张力释放。即使所述张力释放存在于插接连接中,在松脱插接连接时也不应在电缆处牵拉,而是为了松脱而对插接连接在其壳体处进行抓握。
所述壳体的重要任务是,特别是在音频和高频连接中使通过插接连接产生的信号线屏蔽干扰辐射并且确保了,从信号线输出的电磁辐射不影响环境或者在装置中的其他部件。在这种屏蔽中可以区分通过电场或磁场的作用、通过电磁波的作用,以及导线连接的作用。在此,通常谈及电磁兼容性,所述电磁兼容性表明下述期望的状态,即技术装置不受不期望的电效应或电磁效应干扰地影响。
在批量生产中,所述插头外壳通常简单地通过以塑料压力注塑包封触点部分制造。在装配中为了之后的可松脱性而具有借助于卡锁或者用螺纹连接的推移方案。
推移的插头外壳例如由DE102012022187A1公知。
通过用螺纹连接而制造的插头外壳此外由EP 0981186 A1公知。
公知的可松脱的壳体通常是指,该壳体在与插接连接器的相互配合中具有大的构件多样性。在此必要的是,为了装配壳体而生产和准备多个必须单独地制造的零件。因此必须为了制造所述插接连接而提供多个生产线用于制造多种多样的零件,这看来不仅在环保方面而且在经济方面成问题。
此外,由US4,108,527 A和US2004/0102082A1公知了一种插接连接器。然而,在所述插接连接器中不能确保充分保护信号线免受干扰辐射的影响。此外也不能确保,从信号线输出的电磁辐射不影响环境或者在装置中的其他部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插接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用尽可能少的不同零件就足以实现并且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装配,从而所述壳体或者具有所述壳体的插接连接的制造不仅出于环保观点而且出于经济观点满足制造方法的目前要求并且也确保壳体的相应的电磁兼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TL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TTL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96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