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限数据流的隐私管理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0293.X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1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睿;金红霞;沈逸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F21/6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敬文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限 数据流 隐私 管理 系统 方法 | ||
一种用于无限数据流管理的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装置包括以数据集存储流数据的存储器以及与该存储器操作性连接的处理器。处理器将数据集变换为第二数据集。为变换数据集,处理器确定差异水平是否超出阈值,并在差异水平超出阈值时通过添加噪声来变换数据集。当差异水平未超出阈值时,处理器确定追溯计数是否大于阈值,在追溯计数大于阈值时通过添加第二噪声来变换数据集,在追溯计数不大于阈值时通过添加第三噪声来变换数据集。处理器将第二数据集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以供进一步处理。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数据处理和报告,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无限数据流的隐私保护处理。
背景技术
诸如智能手机、物联网(IoT)设备及传感器等各种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导致了对各种类型信息的持续收集与监控。收集、监控、分析以及消费这种流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不同服务的关键推动力。举例而言,对于智能电视制造商,与商业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持续共享聚合用户数据(以不同形式的数据汇总)有益于提供增殖服务以及增加营收。作为另一个示例,用传感器连续采集用户数据来优化个性化服务,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无限数据流的隐私保护处理。
技术方案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装置用于保持流数据的匿名性。该装置包括配置为以第一数据集存储流数据的存储器以及与该存储器可操作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用于保护第一数据集的差异隐私的差异水平将第一数据集变换为第二数据集。当变换第一数据集时,处理器判断差异水平是否超出差异阈值。当差异水平超出差异阈值时,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添加第一噪声来变换第一数据集。当差异水平未超出差异阈值时,至少一个处理器判断追溯计数是否大于追溯计数阈值。当追溯计数大于追溯计数阈值时,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添加第二噪声来变换第一数据集。当追溯计数不大于追溯计数阈值时,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添加第三噪声来变换第一数据集。至少一个处理器将第二数据集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以用于基于统计的服务。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方法用于保持流数据的匿名性。该方法包括存储包含第一数据集的流数据。该方法还包括基于用于保护第一数据集的差异隐私的差异水平将第一数据集变换为第二数据集。为变换第一数据集,该方法包括判断差异水平是否超出差异阈值,并在当差异水平超出差异阈值时,通过添加第一噪声来变换第一数据集。当差异水平未超出差异阈值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判断追溯计数是否大于追溯计数阈值。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追溯计数大于追溯计数阈值时,通过添加第二噪声来变换第一数据集以及当追溯计数不大于追溯计数阈值时,通过添加第三噪声来变换第一数据集。该方法随后包括将第二数据集发送数据处理系统以用于基于统计的服务。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介质用于保持流数据的匿名性。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在被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设备存储包含第一数据集的流数据。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在被执行时还使至少一个处理设备基于用于保护第一数据集的差异隐私的差异水平将第一数据集变换为第二数据集。为变换第一数据集,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在被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设备判断差异水平是否超出差异阈值,并在当差异水平超出差异阈值时,通过添加第一噪声来变换第一数据集。当差异水平未超出差异阈值时,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在被执行时进一步使至少一个处理设备判断追溯计数是否大于追溯计数阈值。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在被执行时进一步使至少一个处理设备在当追溯计数大于追溯计数阈值时,通过添加第二噪声来变换第一数据集以及当追溯计数不大于追溯计数阈值时,通过添加第三噪声来变换第一数据集。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在被执行时随后使至少一个处理设备将第二数据集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以用于基于统计的服务。
其他技术特征可以从以下的附图、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为更加完整的理解本公开及其优点,现参考以下描述,并结合附图,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02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