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0710.0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0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求;金成大;吴英厚;杨在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2;B60L5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刘久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包括 车辆 | ||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电池组的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电池单元;组壳体,该组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用于封装所述电池模块;以及灭火液体引导盖,该灭火液体引导盖覆盖所述组壳体的一侧,通过在预定或更高的温度下熔化而形成开口,以便使所述灭火液体进入所述组壳体的内部中,并且该灭火液体引导盖具有噪声屏蔽构件,所述噪声屏蔽构件用于防止电磁噪声进入所述组壳体的内部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2月9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5-0175017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非常适用于各种产品并且表现出诸如高能量密度等这样的优异电特性的二次电池通常不仅用在便携式装置中,而且用在由电力源驱动的电动车辆(EV)或混合电动车辆(HEV)中。二次电池作为增强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的新能源而受到关注,因为能够极大地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并且在能源消耗期间不产生副产品。
目前广泛使用的二次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等。单元二次电池单元(即,单元电池单元)的工作电压为约2.5V至4.2V。因此,如果需要更高的输出电压,则可以将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连接以构成电池组。另外,根据电池组所需的充电/放电容量,可以将多个电池单元并联连接以构成电池组。因此,可以根据所需要的输出电压或所要求的充电/放电容量来不同地设置包括在电池组中的电池单元的数目。
此外,当将多个电池单元串联或并联连接以构成电池组时,一般首先构造由至少一个电池单元组成的电池模块,然后通过使用至少一个电池模块并且添加其它组件来构成电池组。
常规的电池组通常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块和用于封装所述至少一个电池模块的组壳体。这里,组壳体通常由诸如钢这样的金属材料制成,以用于确保刚性并且屏蔽电磁噪声。另外,组外壳的外表面被涂覆有诸如环氧树脂这样的非导电材料,以用于保护外部并且防止腐蚀。
然而,在常规的电池组中,由于用于封装电池模块的组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当由于电池组中的电池模块的火灾或过热而使电池模块被点燃时,从诸如灭火器这样的灭火装置喷射的用于熄灭着火的灭火液体可能不容易地流入组壳体中。
因此,在常规的电池组中,当组壳体中的电池模块处发生火灾或过热时,灭火液体难以顺畅地流入组壳体内部的电池模块,因此,存在诸如由于电池模块的膨胀导致的电池组的爆炸或者安装有电池组的车辆等的连锁爆炸这样的二次损坏的较大风险。
因此,当在电池组处发生火灾或过热时,需要寻找一种使得用于灭火的灭火液体能够顺畅地流入组壳体中的方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涉及提供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当在电池组处发生火灾或过热时,该电池组可以使得用于灭火的灭火液体能够顺畅地流入组壳体中。
技术解决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具有至少一个电池单元;组壳体,该组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被配置成封装所述电池模块;以及灭火液体引导盖,该灭火液体引导盖被配置成覆盖所述组壳体的一侧,所述灭火液体引导盖在预定温度以上熔化以形成开口,使得灭火液体被引导到所述组壳体中,所述灭火液体引导盖具有用于防止电磁噪声进入所述组壳体中的噪声屏蔽构件。
所述灭火液体引导盖可以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被配置成覆盖形成在所述组壳体的一侧的灭火液体引导孔,并且所述盖板可以在所述预定温度以上熔化以形成所述开口,使得所述灭火液体引导孔可以被暴露。
所述噪声屏蔽构件可以被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底表面处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灭火液体引导孔的上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0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